[聯誼報]五個精準發力 五年精準服務
——民建省委會社會服務工作回眸
發布時間:2016-12-27 00:00:00
|
作者: 通訊員 朱修萍 本報記者 鄭銳
聯誼報訊 區域精準、力量精準、項目精準、方式精準、抓手精準,過去的五年,民建全省各級組織和會員在精準社會服務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創新。
區域精準,以民建中央定點幫扶地區和省委會結對扶貧點為重點,開展扶貧幫困。民建省委會積極響應民建中央幫扶貴州黔西縣的號召,開展項目扶貧、教育扶貧。寧波市委會與黔西縣簽署同心助推發展合作協議,省委會副主委張明華先后7次帶領企業家赴黔西扶貧調研,投入愛心資金165萬元援建鐵石鄉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和烏騾壩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民建會員陳海彬到黔西開發同心城市綜合體,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于項目建設,已經投入使用的工程帶動就業數萬人,幫助部分群眾脫貧致富。青田禎埠鄉5個村和平陽水頭鎮1個村是省委會另一重點結對扶貧區域,近三年來累計籌措資金75萬元用于結對村的安全飲水工程、道路硬化、村小學塑膠跑道和防洪堤建設,幫助培育竹筍兩用林和優質白茶基地1500畝。
力量精準,將青年企業家會員作為近年來社會服務工作骨干力量,積極發揮青年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致富思源。省委會加強對青年企業家的教育培訓和引導,每年舉辦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四年來累計培訓233人,并在培訓班的基礎上成立了省委會青年企業家工作委員會,發起“思源工程——百名困難會員暖心行動”,每年開展全省困難會員的幫扶工作,累計資助困難會員220多人次,發放資金70多萬元。
項目精準,引導會員企業建設工業(產業)園區,探索服務經濟新模式。采用民主黨派牽頭、會員企業出資承建的做法,在衢州創辦浙江民建創業園,目前已入駐15家企業。近年來又陸續推動會員發起建成了蕪湖寧波民建工業園、重慶浙江產業園、新疆石河子有機硅循環工業園等多個產業園,有效實現了政府、企業和當地群眾的三方共贏。
方式精準,由點對點輸血式扶貧向區域性造血式扶貧轉變,聚焦重點對象重點項目,長期跟進。衢州市委會長期幫扶少數民族鄉龍游縣沐塵畬族鄉,幫助招商引資,發展來料加工、農村電商等,綜合采取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技能幫扶等造血式幫扶舉措,將沐塵鄉打造成全省民族發展樣板。民建中央將該案例列為全國民建社會服務創新成果。椒江區委會堅持八年組織醫療服務專家到缺醫少藥的大陳島開展“椒江民建大陳島義診日”活動;新昌縣基層委員會成立醫療隊連續20年開展送醫下鄉服務,被民建中央評為全國社會服務先進集體。
抓手精準,緊緊依托浙江民建企業家協會,加強與省貿促會協作,整合社會服務資源。2010年12月,省委會發起成立了民建企業家協會,并先后推動成立7個市級民建企業家協會,將原先零、散、小的扶貧幫困活動有效整合,并統籌到民建“思源工程”品牌下,打造浙江民建社會服務整體形象。協會發揮智力優勢,成立法律、科技、經濟、審計、金融等多個專業服務組,為會員企業開展政策咨詢、轉型支招、融資對接、維護權益等多種服務。最近三年,省委會與省貿促會(省國際商會)密切合作,通過貿促會平臺,組織200多位會員、企業家,隨同省領導帶隊的浙江經貿代表團,參加國(境)外的經貿投資洽談、展覽、商事法律等重大活動,其中有11家企業獲“一帶一路”建設先進單位,6位會員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
區域精準,以民建中央定點幫扶地區和省委會結對扶貧點為重點,開展扶貧幫困。民建省委會積極響應民建中央幫扶貴州黔西縣的號召,開展項目扶貧、教育扶貧。寧波市委會與黔西縣簽署同心助推發展合作協議,省委會副主委張明華先后7次帶領企業家赴黔西扶貧調研,投入愛心資金165萬元援建鐵石鄉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和烏騾壩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民建會員陳海彬到黔西開發同心城市綜合體,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于項目建設,已經投入使用的工程帶動就業數萬人,幫助部分群眾脫貧致富。青田禎埠鄉5個村和平陽水頭鎮1個村是省委會另一重點結對扶貧區域,近三年來累計籌措資金75萬元用于結對村的安全飲水工程、道路硬化、村小學塑膠跑道和防洪堤建設,幫助培育竹筍兩用林和優質白茶基地1500畝。
力量精準,將青年企業家會員作為近年來社會服務工作骨干力量,積極發揮青年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致富思源。省委會加強對青年企業家的教育培訓和引導,每年舉辦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四年來累計培訓233人,并在培訓班的基礎上成立了省委會青年企業家工作委員會,發起“思源工程——百名困難會員暖心行動”,每年開展全省困難會員的幫扶工作,累計資助困難會員220多人次,發放資金70多萬元。
項目精準,引導會員企業建設工業(產業)園區,探索服務經濟新模式。采用民主黨派牽頭、會員企業出資承建的做法,在衢州創辦浙江民建創業園,目前已入駐15家企業。近年來又陸續推動會員發起建成了蕪湖寧波民建工業園、重慶浙江產業園、新疆石河子有機硅循環工業園等多個產業園,有效實現了政府、企業和當地群眾的三方共贏。
方式精準,由點對點輸血式扶貧向區域性造血式扶貧轉變,聚焦重點對象重點項目,長期跟進。衢州市委會長期幫扶少數民族鄉龍游縣沐塵畬族鄉,幫助招商引資,發展來料加工、農村電商等,綜合采取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技能幫扶等造血式幫扶舉措,將沐塵鄉打造成全省民族發展樣板。民建中央將該案例列為全國民建社會服務創新成果。椒江區委會堅持八年組織醫療服務專家到缺醫少藥的大陳島開展“椒江民建大陳島義診日”活動;新昌縣基層委員會成立醫療隊連續20年開展送醫下鄉服務,被民建中央評為全國社會服務先進集體。
抓手精準,緊緊依托浙江民建企業家協會,加強與省貿促會協作,整合社會服務資源。2010年12月,省委會發起成立了民建企業家協會,并先后推動成立7個市級民建企業家協會,將原先零、散、小的扶貧幫困活動有效整合,并統籌到民建“思源工程”品牌下,打造浙江民建社會服務整體形象。協會發揮智力優勢,成立法律、科技、經濟、審計、金融等多個專業服務組,為會員企業開展政策咨詢、轉型支招、融資對接、維護權益等多種服務。最近三年,省委會與省貿促會(省國際商會)密切合作,通過貿促會平臺,組織200多位會員、企業家,隨同省領導帶隊的浙江經貿代表團,參加國(境)外的經貿投資洽談、展覽、商事法律等重大活動,其中有11家企業獲“一帶一路”建設先進單位,6位會員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