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好日子是干出來的
——住浙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實體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17-03-14 15:20:43
|
作者: 本報特派記者 張丹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全國兩會期間,住浙全國政協委員紛紛圍繞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南存輝:持續強化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
全國政協常委南存輝一直堅信,振興實體經濟,需要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今年,正泰輸配電公司新入職了兩名“四肢發達、頭腦靈活”的特殊工人——兩臺焊接機器人。一臺焊接機器人投入應用后至少可以替代5個產業工人,不但焊縫更美觀,還能大幅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
“中國已成為制造大國,要成為制造強國,必須朝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這需要更加精細的制造與管理手段。”南存輝認為,隨著消費結構升級,買方市場到來,企業除了要考慮生產效益之外,更應想方設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化、時效性要求。智能制造是手段,要體現“互聯網+”思維,“新的應用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在不斷涌現,未來能不能持續推進產業升級、保持競爭優勢,關鍵還看能否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湯黎路:推動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在新常態下,企業利潤增速減緩,對成本的敏感度也在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湯黎路調研發現,近年來,隨著“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等工程的實施,我國的跨省跨區電量規模逐漸增大。2016年,國家電網區域跨省跨區電量已達6513.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降低電力價格,加快電力體制改革進程。”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加快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促進跨省跨區電能的市場化交易,印發了《關于完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跨省跨區電能通過協商或市場化交易方式確定送受電量和價格。浙江積極貫徹落實,先行先試,在落實國家能源戰略,確保跨省跨區清潔電能優先消納的前提下,推動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和成效居于全國前列。2016年,直接交易電量達到750億千瓦時,約占全省售電量的25%,全年降低工商企業用電成本41.5億元,惠及企業超過5.45萬家。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有力地扶持了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湯黎路認為,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機制上探索解決當前嚴重的棄水、棄風、棄光等問題;有利于電力凈輸入省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電力直接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亟須省內外電能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為此,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出臺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要求跨省跨區大型水電、核電等發電企業響應文件精神,按照市場化原則,平等參與各消納省的市場競爭。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跨省跨區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機制,在保障其電量有效消納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方式,使電價逐步過渡到由市場確定的方式。
陳小平:運用好債轉股方式降低企業杠桿率,修復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動力
去杠桿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陳小平調研認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真正運用好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有助于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化解金融業潛在風險,修復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動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趨緩、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企業高負債和銀行高不良貸款率兩大問題交織,成為影響我國經濟轉型和金融穩定的重大隱患。陳小平說,從企業角度看,債轉股可以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健康狀況,幫助企業重新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從銀行角度看,通過債轉股,信貸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健康狀況改善后,可以恢復還貸能力,減少銀行損失。
“當前債轉股中面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是,轉股規模受到法律、資本、目標企業數量和規模限制,轉股企業選擇的道德風險難以防范,股權退出機制不夠完善。”陳小平建議,吸取上一輪債轉股的經驗教訓,完善債轉股頂層設計,明確債轉股企業的基本要求、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明確相關法律關系,制定出臺支持債轉股的稅費減免政策措施,推動債轉股順利實施。
他還建議,在操作層面,要完善債轉股企業篩選機制和退出機制。制定出臺企業門檻標準,規范篩選流程,嚴格按照標準謹慎選擇債轉股企業,堅決將落后產能及低劣企業排除在外,防止債轉股成為“免費的午餐”。進一步發揮傳統方式對股權退出機制的作用,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股權退出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和轉讓渠道,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對接債轉股。同時可探索實踐債轉優先股方式,建立市場化的優先股交易和轉讓機制。
南存輝:持續強化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
全國政協常委南存輝一直堅信,振興實體經濟,需要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今年,正泰輸配電公司新入職了兩名“四肢發達、頭腦靈活”的特殊工人——兩臺焊接機器人。一臺焊接機器人投入應用后至少可以替代5個產業工人,不但焊縫更美觀,還能大幅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
“中國已成為制造大國,要成為制造強國,必須朝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這需要更加精細的制造與管理手段。”南存輝認為,隨著消費結構升級,買方市場到來,企業除了要考慮生產效益之外,更應想方設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化、時效性要求。智能制造是手段,要體現“互聯網+”思維,“新的應用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在不斷涌現,未來能不能持續推進產業升級、保持競爭優勢,關鍵還看能否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湯黎路:推動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在新常態下,企業利潤增速減緩,對成本的敏感度也在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湯黎路調研發現,近年來,隨著“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等工程的實施,我國的跨省跨區電量規模逐漸增大。2016年,國家電網區域跨省跨區電量已達6513.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降低電力價格,加快電力體制改革進程。”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加快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促進跨省跨區電能的市場化交易,印發了《關于完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跨省跨區電能通過協商或市場化交易方式確定送受電量和價格。浙江積極貫徹落實,先行先試,在落實國家能源戰略,確保跨省跨區清潔電能優先消納的前提下,推動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和成效居于全國前列。2016年,直接交易電量達到750億千瓦時,約占全省售電量的25%,全年降低工商企業用電成本41.5億元,惠及企業超過5.45萬家。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有力地扶持了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湯黎路認為,跨省跨區電能參與市場化交易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機制上探索解決當前嚴重的棄水、棄風、棄光等問題;有利于電力凈輸入省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電力直接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亟須省內外電能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為此,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出臺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要求跨省跨區大型水電、核電等發電企業響應文件精神,按照市場化原則,平等參與各消納省的市場競爭。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跨省跨區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機制,在保障其電量有效消納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方式,使電價逐步過渡到由市場確定的方式。
陳小平:運用好債轉股方式降低企業杠桿率,修復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動力
去杠桿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陳小平調研認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真正運用好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有助于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化解金融業潛在風險,修復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動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趨緩、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企業高負債和銀行高不良貸款率兩大問題交織,成為影響我國經濟轉型和金融穩定的重大隱患。陳小平說,從企業角度看,債轉股可以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健康狀況,幫助企業重新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從銀行角度看,通過債轉股,信貸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健康狀況改善后,可以恢復還貸能力,減少銀行損失。
“當前債轉股中面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是,轉股規模受到法律、資本、目標企業數量和規模限制,轉股企業選擇的道德風險難以防范,股權退出機制不夠完善。”陳小平建議,吸取上一輪債轉股的經驗教訓,完善債轉股頂層設計,明確債轉股企業的基本要求、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明確相關法律關系,制定出臺支持債轉股的稅費減免政策措施,推動債轉股順利實施。
他還建議,在操作層面,要完善債轉股企業篩選機制和退出機制。制定出臺企業門檻標準,規范篩選流程,嚴格按照標準謹慎選擇債轉股企業,堅決將落后產能及低劣企業排除在外,防止債轉股成為“免費的午餐”。進一步發揮傳統方式對股權退出機制的作用,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股權退出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和轉讓渠道,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對接債轉股。同時可探索實踐債轉優先股方式,建立市場化的優先股交易和轉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