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報]:車曉端:建議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步伐
發布時間:2017-03-14 15:32:51
|
作者: 時報記者 張晶
如何解決學前教育的入園難入園貴
全國人大代表車曉端建議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步伐
上學難,上好學更難。這一點,在學前教育上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了。收費便宜、師資穩定的公辦幼兒園難進;收費較貴的民辦幼兒園由于師資流動性大、教學條件參差不齊,又讓家長不放心。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期以來又不在義務教育階段,從規劃到投入并不像小學、初中那樣明確。這幾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落實,以及人們教育理念的改變,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及重視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我國0至6歲的兒童人數超過1億,如何辦好學前教育事關孩子的未來,也關乎國家的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車曉端,在對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構架等多方面進行調研后發現,與前幾年相比,學前教育的總體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小學、初中相比依然是基礎教育的短板。她建議,我國加快學前教育的立法,通過法制化、制度化來進行完善。
學前教育區域間的不平衡明顯
在寫有關建議前,車曉端花了不少時間就學前教育課題進行了調研。
她以某一城市調查的數據為例告訴記者,浙江省某個地級市在學前教育工作上做得比較好,公辦民助的學前教育模式還獲得過第二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并且向全國同行介紹過其先進經驗。該城市現有幼兒園629所,其中浙江省等級幼兒園比例達606所,占比為96.34%;在園兒童總數為131540人,其中在等級幼兒園入園的兒童總數為129746人,覆蓋面達98.64%。
“看上去,總體的數據很光鮮,但其中也有不少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車曉端說,縣際間發展差距也較大,城區的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優質教育資源比較集中,城市與農村的學前教育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村公辦幼兒園占比較低,資源更不足。“該市公辦園比例為56.8%,其中兩個縣市公辦園比例為37.63%和23.88%。”
記者從浙江省教育廳了解到,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從2011年開始,我省對全省的學前教育工作開展了兩輪三年行動計劃,以達到逐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比如,2014年至2015年,在構建和完善全省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時,通過新建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等方式,取締了1600多所無證幼兒園;同時加大了新建幼兒園的數量,建立了小區配套幼兒園管理移交機制、率先建立非在編幼兒教師專項補助經費機制等。
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有8908所幼兒園;在園幼兒190.16萬人(含托幼班),在園人數比2014年增加了4.41萬,公辦幼兒園占30%多,民辦幼兒園約占60%。
沒有編制的民辦幼兒園難留好老師
差距不僅僅存在于幼兒園的公辦比例上,車曉端說,在幼兒教師的隊伍中也存在。她以某經濟較發達城市為例進行解讀,該市專任教師共8683人, 但6個縣市區之間持證率與職稱率差異較大。有的教師持證率達100%,有的只有85%;有的職稱率達89%,也有的只有60%。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部分縣(市)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優秀教師流失現象嚴重。而較低的收入,也無法吸引優秀的從業人員。
小洪現在已是杭州一名公辦幼兒園的老師。她告訴記者,在經歷了5年的非在編幼師生涯后,總算可以“正身”了。“在民辦幼兒園做了一年多,月收入2000多元,雖然幼兒園提供免費住宿,但這個收入在杭州立足還是很難的。之后,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公辦幼兒園,同樣沒有編制,收入卻提高了不少。現在,總算‘站’在收入的‘頂端’了。”
車曉端在調查中查看了相應的政策與文件。她說,省政府在學前教育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求:“各縣(市、區)學前教育事業費應占教育事業費比例在5%以上。”事實上,在落實中也很難全部達標,非在編幼兒教師收入待遇有待提高。去年,她調查了幾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非在編幼師的年收入,基本上只是在編教師收入的50%左右。
記者了解到,在幼教這一行內,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有編制,畢竟工作穩定福利有保障;其次比較穩定的是公辦幼兒園里的非在編老師。有園長說,盡管公辦幼兒園的非在編老師收入與在編老師差距不大,而且只要年齡35周歲以下都有機會參與入編考試,但是,每年還是有老師流失。不過,比起民辦幼兒園的師資流動性來說,不少公辦幼兒園的園長還是覺得慶幸的,非在編老師的流動性還是較小的,“真要走,要么就是考上了公辦幼兒園的編制,要么就是因為婚嫁等原因”。
建議通過立法
保障各項政策的落實
車曉端認為,學前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平衡關乎千家萬戶。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學前教育的法律剛性保障不足,從而造成了財政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的不健全。立法已成為推進學前教育從根源解決或緩解問題的關鍵。以浙江省為例,省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11年12月13日和2012年12月27日審議通過了《杭州市學前教育促進條例》和《寧波市學前教育促進條例》。這兩個條例均對學前兒童權益保障、地方政府應承擔的責任以及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保障等作了明確規定,促進了兩地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2016年11月30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草案)》的說明,并分組審議了草案,預計該條例也會在近期正式發布。
在車曉端看來,條例的出臺必將為我省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希望在全國層面能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法制建設,提高學前教育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記者從浙江省教育廳了解到,針對目前我省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政府將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并將建立信用檔案和承接主體退出機制。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學前教育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以后年度編制購買服務預算的重要依據。對于提供服務的幼兒園不符合合同規定等情況的,將錄入信用檔案,作為下一年度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競標的參考依據,情節嚴重的不得入圍。出現弄虛作假、冒領財政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民辦幼兒園,3年內不得參與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府采購學前教育服務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教育公平的起點是學前教育公平,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已成為發達地區學前教育事業邁向公益性與普惠性發展道路的最大障礙。為此,車曉端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的基礎上應加大立法的步伐,完善幼教法律體系。通過學前教育立法鼓勵地方政府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手段,加大經費投入,出臺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提高學前教育相對滯后地區的教育質量。通過立法規范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同時能夠通過立法來保障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經費投入,確保學前教育質量,真正實現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說,規劃教育財政單獨開列,其中規定好多少用于師資管理,包括幼師的工資、培訓等,做到專款專用。”車曉端說。
全國人大代表車曉端建議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步伐
上學難,上好學更難。這一點,在學前教育上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了。收費便宜、師資穩定的公辦幼兒園難進;收費較貴的民辦幼兒園由于師資流動性大、教學條件參差不齊,又讓家長不放心。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期以來又不在義務教育階段,從規劃到投入并不像小學、初中那樣明確。這幾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落實,以及人們教育理念的改變,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及重視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我國0至6歲的兒童人數超過1億,如何辦好學前教育事關孩子的未來,也關乎國家的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車曉端,在對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構架等多方面進行調研后發現,與前幾年相比,學前教育的總體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小學、初中相比依然是基礎教育的短板。她建議,我國加快學前教育的立法,通過法制化、制度化來進行完善。
學前教育區域間的不平衡明顯
在寫有關建議前,車曉端花了不少時間就學前教育課題進行了調研。
她以某一城市調查的數據為例告訴記者,浙江省某個地級市在學前教育工作上做得比較好,公辦民助的學前教育模式還獲得過第二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并且向全國同行介紹過其先進經驗。該城市現有幼兒園629所,其中浙江省等級幼兒園比例達606所,占比為96.34%;在園兒童總數為131540人,其中在等級幼兒園入園的兒童總數為129746人,覆蓋面達98.64%。
“看上去,總體的數據很光鮮,但其中也有不少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車曉端說,縣際間發展差距也較大,城區的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優質教育資源比較集中,城市與農村的學前教育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村公辦幼兒園占比較低,資源更不足。“該市公辦園比例為56.8%,其中兩個縣市公辦園比例為37.63%和23.88%。”
記者從浙江省教育廳了解到,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從2011年開始,我省對全省的學前教育工作開展了兩輪三年行動計劃,以達到逐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比如,2014年至2015年,在構建和完善全省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時,通過新建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等方式,取締了1600多所無證幼兒園;同時加大了新建幼兒園的數量,建立了小區配套幼兒園管理移交機制、率先建立非在編幼兒教師專項補助經費機制等。
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有8908所幼兒園;在園幼兒190.16萬人(含托幼班),在園人數比2014年增加了4.41萬,公辦幼兒園占30%多,民辦幼兒園約占60%。
沒有編制的民辦幼兒園難留好老師
差距不僅僅存在于幼兒園的公辦比例上,車曉端說,在幼兒教師的隊伍中也存在。她以某經濟較發達城市為例進行解讀,該市專任教師共8683人, 但6個縣市區之間持證率與職稱率差異較大。有的教師持證率達100%,有的只有85%;有的職稱率達89%,也有的只有60%。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部分縣(市)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優秀教師流失現象嚴重。而較低的收入,也無法吸引優秀的從業人員。
小洪現在已是杭州一名公辦幼兒園的老師。她告訴記者,在經歷了5年的非在編幼師生涯后,總算可以“正身”了。“在民辦幼兒園做了一年多,月收入2000多元,雖然幼兒園提供免費住宿,但這個收入在杭州立足還是很難的。之后,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公辦幼兒園,同樣沒有編制,收入卻提高了不少。現在,總算‘站’在收入的‘頂端’了。”
車曉端在調查中查看了相應的政策與文件。她說,省政府在學前教育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求:“各縣(市、區)學前教育事業費應占教育事業費比例在5%以上。”事實上,在落實中也很難全部達標,非在編幼兒教師收入待遇有待提高。去年,她調查了幾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非在編幼師的年收入,基本上只是在編教師收入的50%左右。
記者了解到,在幼教這一行內,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有編制,畢竟工作穩定福利有保障;其次比較穩定的是公辦幼兒園里的非在編老師。有園長說,盡管公辦幼兒園的非在編老師收入與在編老師差距不大,而且只要年齡35周歲以下都有機會參與入編考試,但是,每年還是有老師流失。不過,比起民辦幼兒園的師資流動性來說,不少公辦幼兒園的園長還是覺得慶幸的,非在編老師的流動性還是較小的,“真要走,要么就是考上了公辦幼兒園的編制,要么就是因為婚嫁等原因”。
建議通過立法
保障各項政策的落實
車曉端認為,學前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平衡關乎千家萬戶。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學前教育的法律剛性保障不足,從而造成了財政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的不健全。立法已成為推進學前教育從根源解決或緩解問題的關鍵。以浙江省為例,省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11年12月13日和2012年12月27日審議通過了《杭州市學前教育促進條例》和《寧波市學前教育促進條例》。這兩個條例均對學前兒童權益保障、地方政府應承擔的責任以及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保障等作了明確規定,促進了兩地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2016年11月30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草案)》的說明,并分組審議了草案,預計該條例也會在近期正式發布。
在車曉端看來,條例的出臺必將為我省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希望在全國層面能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法制建設,提高學前教育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記者從浙江省教育廳了解到,針對目前我省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政府將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并將建立信用檔案和承接主體退出機制。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學前教育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等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以后年度編制購買服務預算的重要依據。對于提供服務的幼兒園不符合合同規定等情況的,將錄入信用檔案,作為下一年度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競標的參考依據,情節嚴重的不得入圍。出現弄虛作假、冒領財政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民辦幼兒園,3年內不得參與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府采購學前教育服務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教育公平的起點是學前教育公平,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已成為發達地區學前教育事業邁向公益性與普惠性發展道路的最大障礙。為此,車曉端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的基礎上應加大立法的步伐,完善幼教法律體系。通過學前教育立法鼓勵地方政府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手段,加大經費投入,出臺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提高學前教育相對滯后地區的教育質量。通過立法規范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同時能夠通過立法來保障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經費投入,確保學前教育質量,真正實現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說,規劃教育財政單獨開列,其中規定好多少用于師資管理,包括幼師的工資、培訓等,做到專款專用。”車曉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