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鮑蔓華)保障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密不可分,如何兼顧耕地保護和合理用地?已成為設施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一個瓶頸。尤其是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產業融合起步較早,城鄉居民對高品質農產品、農業休閑旅游的消費需求比內地更為迫切和強烈。耕地保護和用地的矛盾更為突出的重要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明華一直關注鄉村振興戰略。為破解瓶頸,掌握一手資料,從去年底,連續數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為參政議政、履行職能做充分準備。
我國地少人多,耕地資源尤其緊缺,很多設施用地很難落地。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開展的“大棚房”問題整治專項行動體現了國家對耕地保護的態度和重視程度。張明華了解到沿海發達地區設施農業發展較快,但人均耕地幾乎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江蘇、浙江、福建、天津、廣東、北京、上海7個省市人均耕地面積位列全國倒數。設施農業用地的建設標準不夠規范,不少主體對農業設施用地政策缺乏了解,因各種原因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很少。如今,沿海發達地區近年休閑農業發展迅速,而休閑觀光農業用地既不屬于設施農用地范疇,也難以按照永久性的建設用地進行審批,缺乏明確的政策規定。
通過梳理思考,張明華認為可以通過整合,破解瓶頸制約。政策上的一些限制,建議國家層面以保護耕地、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前提,針對沿海發達地區,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和設施農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保障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是個很有針對性的問題。為此,他把《保障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作為本次會議的提案。
張明華建議:明確休閑觀光農業用地的設施農用地性質;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原則,允許不破壞耕作層的設施農業占用部分永久基本農田;加大用地監管力度和用地綜合利用。在嚴格耕地保護和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探索農用地的復合利用;出臺相關的支持政策,鼓勵各地提高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盤活鄉村閑置建設用地。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張明華期待改革破題,釋放三農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