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耕好“責任田” 擦亮“傳家寶”
——浙江民建打造社會服務品牌紀實
發布時間:2020-07-14 13:23:16
|
作者: 通訊員 王春
“家庭的不幸,使我上大學背上沉重的負擔和壓力,但你們的關心使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我以后也要為無助的孩子帶去像你們一樣溫暖的幫助和懷抱……”這是民建寧波市委會“臘梅花”助學行動中受助學生寄來的感謝信。
“臘梅花”助學行動已持續7年,是民建寧波市委會精心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已為300名大學生資助學費150多萬元。
近年來,浙江民建各級組織以民建中央“思源工程”公益品牌為依托,傾力謀劃和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在浙江各地不斷開花結果,不僅樹立了民建好形象,助推了民建自身建設發展,也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提高實效有思路
浙江民建各級組織歷來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多年來,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活動,取得了好成效,樹立了好形象。但部分社會服務工作缺乏規劃、整合、借力和升級。
“社會服務工作是參政黨的‘傳家寶’和‘責任田’。”在民建全省服務大會上,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主委陳小平提出,要把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持續創新,不斷完善,打造特色明顯、效果突出的社會服務品牌,使社會服務品牌化、系列化、基地化。
蓬勃發展有成果
在省委會的倡導下,民建各級組織將打造品牌作為社會服務工作重要內容來規劃和設計,一批社會服務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蓬勃發展,呈現出成效好、特色足、創新多的特點。
有的組織結合優勢、發揮特色,打造了接地氣、有人氣的品牌。如,湖州市委會注重發揮聯系經濟界特色與優勢,又結合湖州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實施“十箱萬元”養蜂幫扶項目,開展蜜蜂產業扶貧,有效推動了低收入農戶的消薄增收;樂清基層委組建攝影專家組成團隊,開展“送攝影下鄉”活動,為偏遠地區和鄉村的留守婦女兒童、孤寡老人拍攝照片,開展三年來,已為400多位留守老人和兒童免費拍攝了600多張照片,為鄉村留住了每一張燦爛的笑容……
有的組織堅持創新、開發亮點,打造了“人無我有”的品牌。嵊州基層委與嵊州紅十字會共同設立了“民建·紅十字公益救生裝備”專項資金,為救助落水人員或落水人員自救提供應急裝備;民建臺州市委會“牽手慈善·衣暖人心”公益項目扶助困難群眾,扶助范圍已逐漸擴大到云南、貴州、四川等西部地區貧困山村。2019年,“牽手慈善·衣暖人心”公益項目組被評為民建中央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
有的組織整合資源、提升實效,打造了“人有我優”的品牌。如富陽支部為富陽臨江民工子弟學校開展愛心活動已有7年。今年又和民建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五個支部以及中共地方黨委合作,聯合成立“民建思源·新春江人助學基金”,定向用于獎勵和表彰當年品學兼優的春江街道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了品牌大升級。民建椒江區委會和大陳島結對幫扶10年,幫扶內容不斷升級,受到島上群眾的熱烈歡迎。
綿綿用力獲實效
培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各級民建組織和廣大民建會員傾情和持久地投入規劃和堅持。2019年9月,省委會對全省民建社會服務品牌進行了廣泛的征集評選活動,共征集到特色項目31個,最終確定評選出12個品牌獲浙江民建“思源工程”社會服務品牌項目優秀獎。省委會還召開民建全省社會服務工作交流研討會,對獲得優秀獎的組織進行了表彰,并對打造社會服務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要我們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就一定能取得實效。”陳小平在會上說。
“臘梅花”助學行動已持續7年,是民建寧波市委會精心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已為300名大學生資助學費150多萬元。
近年來,浙江民建各級組織以民建中央“思源工程”公益品牌為依托,傾力謀劃和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在浙江各地不斷開花結果,不僅樹立了民建好形象,助推了民建自身建設發展,也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提高實效有思路
浙江民建各級組織歷來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多年來,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活動,取得了好成效,樹立了好形象。但部分社會服務工作缺乏規劃、整合、借力和升級。
“社會服務工作是參政黨的‘傳家寶’和‘責任田’。”在民建全省服務大會上,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主委陳小平提出,要把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持續創新,不斷完善,打造特色明顯、效果突出的社會服務品牌,使社會服務品牌化、系列化、基地化。
蓬勃發展有成果
在省委會的倡導下,民建各級組織將打造品牌作為社會服務工作重要內容來規劃和設計,一批社會服務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蓬勃發展,呈現出成效好、特色足、創新多的特點。
有的組織結合優勢、發揮特色,打造了接地氣、有人氣的品牌。如,湖州市委會注重發揮聯系經濟界特色與優勢,又結合湖州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實施“十箱萬元”養蜂幫扶項目,開展蜜蜂產業扶貧,有效推動了低收入農戶的消薄增收;樂清基層委組建攝影專家組成團隊,開展“送攝影下鄉”活動,為偏遠地區和鄉村的留守婦女兒童、孤寡老人拍攝照片,開展三年來,已為400多位留守老人和兒童免費拍攝了600多張照片,為鄉村留住了每一張燦爛的笑容……
有的組織堅持創新、開發亮點,打造了“人無我有”的品牌。嵊州基層委與嵊州紅十字會共同設立了“民建·紅十字公益救生裝備”專項資金,為救助落水人員或落水人員自救提供應急裝備;民建臺州市委會“牽手慈善·衣暖人心”公益項目扶助困難群眾,扶助范圍已逐漸擴大到云南、貴州、四川等西部地區貧困山村。2019年,“牽手慈善·衣暖人心”公益項目組被評為民建中央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
有的組織整合資源、提升實效,打造了“人有我優”的品牌。如富陽支部為富陽臨江民工子弟學校開展愛心活動已有7年。今年又和民建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五個支部以及中共地方黨委合作,聯合成立“民建思源·新春江人助學基金”,定向用于獎勵和表彰當年品學兼優的春江街道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了品牌大升級。民建椒江區委會和大陳島結對幫扶10年,幫扶內容不斷升級,受到島上群眾的熱烈歡迎。
綿綿用力獲實效
培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各級民建組織和廣大民建會員傾情和持久地投入規劃和堅持。2019年9月,省委會對全省民建社會服務品牌進行了廣泛的征集評選活動,共征集到特色項目31個,最終確定評選出12個品牌獲浙江民建“思源工程”社會服務品牌項目優秀獎。省委會還召開民建全省社會服務工作交流研討會,對獲得優秀獎的組織進行了表彰,并對打造社會服務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要我們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就一定能取得實效。”陳小平在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