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雄兵” 突圍“錢荒”
——民建中央“大思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局
發布時間:2014-12-29 13:40:38
|
作者: 本報記者 袁 沅
12月的北京寒冬已至,但在上海聯峰紡織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榮林心里,卻是料峭寒冬有春意。11月22日,央行時隔28個月首次降息,這對一個貸款3600多萬元的公司來說,降息能為企業節省14萬元左右,相當于利潤增加了7%。
為中小企業帶來融資的春意,民建作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參政黨,可謂是“不失時機、不遺余力、不棄不餒”。
無論是中小企業困于金融危機處于經濟寒冬的那一年,還是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36次,其中專門提及“小微企業”17次之多的今年;不管是每年的全國兩會,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全國政協常委會議、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議政協商會,還是民建中央每年舉行的“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和“風險投資論壇”以及各種調研、座談、會議……圍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課題,民建中央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積極采納。
助力突圍“錢荒”
“我們沒有抵押物,廠房是租的,地是租的,資金也是流動的,很難貸到款。”江蘇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副總經理趙鳳剛看看眼前的三層辦公樓,再想想手下的一百多號人馬,心里酸酸的。“看嘛,再等等幾筆訂單款,如果能盡快下來還行,否則,就難說了。”
像趙鳳剛這種中小企業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資金鏈緊繃、融資難、融資貴。對于此問題,民建中央歷經多年始終傾力關注,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以便國家盡快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僅在今年,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就在多個場合提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具體建議。
“1400萬家中小企業中,大概只有10%的中小企業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小額貸款平均利率達到20%,大型民企融資成本在10%以上,而央企的融資成本只有5.3%左右,民營經濟融資之難、之貴可見一斑。”在9月份舉行的2014中國(寧夏)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主旨演講中,陳昌智用一組數字說明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與此同時,銀行卻一枝獨秀,16家上市銀行近幾年的利潤始終占2500多家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剛評出的《財富》中國500強,其中29家金融公司的利潤也占500強利潤總和的一半以上。”在今年7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陳昌智在發言中用另一組數字闡述了銀行減息支持實體經濟的必要性。“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真招實招應該是降低貸款利率,同時清除一切不合理收費。降低貸款利率勢在必行。”建議有理有據,條分縷析。
4個月后,央行降息,中小企業在奮力突圍“錢荒”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構建多元化金融生態系統
今年以來,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帶領的專題調研組先后赴10多個省(區)市進行調查研究,召開數十場座談會,聽取意見,實地考察,同時還對國外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進行了研究。在以上廣泛調研基礎上,形成了《關于鞏固實體經濟堅實基礎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十條政策建議》專題調研報告。
多年來,辜勝阻每年都要到10多個省(區)市調研,走訪近200家企業。他認為,大中型金融機構和草根金融機構、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共生共存,形成一個既有“大樹”、又有“小草”,既有大商業銀行“大象”這類大動物,又有微型金融這類“小微動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態系統。讓民間資本設立更多的民營中小銀行,有利于發揮民間資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鯰魚”效應。
10月25日,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宋海在出席一場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研討會時,建議國家層面成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中小企業銀行”。宋海建議的“中小企業銀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貸款監督機制,稅收優惠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對小微企業融資進行定向扶持。
拓寬融資渠道
小微企業占據我國企業總數的94%,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GDP總量的60%。無論是從“保民生”還是“保就業”考慮,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都是不容忽略的題中要義。
創業板的推出,為中小企業打開了融資的另一扇門。在創業板推出的道路上,也凝聚著民建中央多年的力薦。
1998年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下,時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著名的“一號提案”——《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提案》,這被認為是開啟中國設立創業板征程的標志性事件。
之后的十年間,無論是每年提交給全國兩會的提案、大會發言,還是平時的調研、視察,只要是涉及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等問題時,適時推出創業板都被作為重要建議提出。
截至今年10月11日,創業板IPO審查排隊企業已有213家,超過已上市企業的50%。
在當前的形勢下,辜勝阻認為,創業板應適時取消對擬上市創新型企業持續盈利的條件限制,推進審核制向注冊制轉變,吸收更多企業上市融資。
徹底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為其發展創造一個溫暖的春天,這條通往春天的道路還很漫長,還需各方共同努力。
為中小企業帶來融資的春意,民建作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參政黨,可謂是“不失時機、不遺余力、不棄不餒”。
無論是中小企業困于金融危機處于經濟寒冬的那一年,還是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36次,其中專門提及“小微企業”17次之多的今年;不管是每年的全國兩會,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全國政協常委會議、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議政協商會,還是民建中央每年舉行的“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和“風險投資論壇”以及各種調研、座談、會議……圍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課題,民建中央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積極采納。
助力突圍“錢荒”
“我們沒有抵押物,廠房是租的,地是租的,資金也是流動的,很難貸到款。”江蘇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副總經理趙鳳剛看看眼前的三層辦公樓,再想想手下的一百多號人馬,心里酸酸的。“看嘛,再等等幾筆訂單款,如果能盡快下來還行,否則,就難說了。”
像趙鳳剛這種中小企業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資金鏈緊繃、融資難、融資貴。對于此問題,民建中央歷經多年始終傾力關注,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以便國家盡快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僅在今年,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就在多個場合提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具體建議。
“1400萬家中小企業中,大概只有10%的中小企業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小額貸款平均利率達到20%,大型民企融資成本在10%以上,而央企的融資成本只有5.3%左右,民營經濟融資之難、之貴可見一斑。”在9月份舉行的2014中國(寧夏)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主旨演講中,陳昌智用一組數字說明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與此同時,銀行卻一枝獨秀,16家上市銀行近幾年的利潤始終占2500多家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剛評出的《財富》中國500強,其中29家金融公司的利潤也占500強利潤總和的一半以上。”在今年7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陳昌智在發言中用另一組數字闡述了銀行減息支持實體經濟的必要性。“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真招實招應該是降低貸款利率,同時清除一切不合理收費。降低貸款利率勢在必行。”建議有理有據,條分縷析。
4個月后,央行降息,中小企業在奮力突圍“錢荒”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構建多元化金融生態系統
今年以來,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帶領的專題調研組先后赴10多個省(區)市進行調查研究,召開數十場座談會,聽取意見,實地考察,同時還對國外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進行了研究。在以上廣泛調研基礎上,形成了《關于鞏固實體經濟堅實基礎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十條政策建議》專題調研報告。
多年來,辜勝阻每年都要到10多個省(區)市調研,走訪近200家企業。他認為,大中型金融機構和草根金融機構、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共生共存,形成一個既有“大樹”、又有“小草”,既有大商業銀行“大象”這類大動物,又有微型金融這類“小微動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態系統。讓民間資本設立更多的民營中小銀行,有利于發揮民間資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鯰魚”效應。
10月25日,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宋海在出席一場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研討會時,建議國家層面成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中小企業銀行”。宋海建議的“中小企業銀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貸款監督機制,稅收優惠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對小微企業融資進行定向扶持。
拓寬融資渠道
小微企業占據我國企業總數的94%,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GDP總量的60%。無論是從“保民生”還是“保就業”考慮,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都是不容忽略的題中要義。
創業板的推出,為中小企業打開了融資的另一扇門。在創業板推出的道路上,也凝聚著民建中央多年的力薦。
1998年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下,時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著名的“一號提案”——《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提案》,這被認為是開啟中國設立創業板征程的標志性事件。
之后的十年間,無論是每年提交給全國兩會的提案、大會發言,還是平時的調研、視察,只要是涉及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等問題時,適時推出創業板都被作為重要建議提出。
截至今年10月11日,創業板IPO審查排隊企業已有213家,超過已上市企業的50%。
在當前的形勢下,辜勝阻認為,創業板應適時取消對擬上市創新型企業持續盈利的條件限制,推進審核制向注冊制轉變,吸收更多企業上市融資。
徹底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為其發展創造一個溫暖的春天,這條通往春天的道路還很漫長,還需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