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全省社科界產生了強烈反響。5月24日,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召開學習研討會,邀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專家學者圍繞講話精神展開學習交流,為繁榮發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建言獻策。現將有關觀點綜述如下:
1
深刻理解哲學社會科學的當代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鄭新浦(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基本遵循。我們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第一,哲學社會科學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體現,將哲學社會科學放到國家實力層面,這是一個總的定位。第二,過去中央也提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同樣重要”,現在提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這實際上是將哲學社會科學提到了與自然科學同等的高度。第三,放在歷史發展的視野來看,習近平總書記講“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這凸顯出在探索理論發展、用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實質,增強我們的信心,特別是我們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的同志,更應該把它掌握好、理解好、貫徹好。
徐明華(省科學發展觀與浙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一個綱領性的文獻,它講哲學社會科學的問題,實際上超越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邊界,具有戰略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我的理解是,經濟社會的進步,一方面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兩者缺一不可。技術的創新靠的是科技的積累,它抬高了技術創新供給的曲線;而制度創新靠的是社會科學的積累,它能夠提高自主創新供給的曲線。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有什么樣的社會科學知識的積累,就有什么樣的自主創新,就會有什么樣的道路。從這個角度講,強調哲學社會科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服務于體制機制創新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積累。
李植斌(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強調“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是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定位。處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一方面哲學社會科學要為我們的時代精神作指導;另一方面,我們的時代也為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資源。現在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理論創新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對理論創新的需求,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個寬廣的發展空間和平臺。
2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盡管誕生在一個半多世紀之前,但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它是科學的理論,迄今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
梅新林(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省特級專家):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用較長篇幅作了闡述。我認為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二是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三是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決定了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它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有的領域,存在“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現象,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三個“失”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徐明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定要堅持在“用”的問題上下功夫。首先要解決真學真懂真信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從誕生至今,一直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第二要真做真干。鄧小平同志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實干興邦,我們要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體現到我們所有的工作中去。
何忠禮(省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但是在高校的教學中、在網絡等媒體中存在著馬克思主義日益空泛化、邊緣化、標簽化的現象,確實令人擔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學者,我們要捍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們的責任。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系統,發展沒有止境,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又要發展馬克思主義,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鄭新浦:首先,哲學社會科學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要努力成為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陣地。其次,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努力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最后,要發揮好基地宣傳陣地的作用,我們要加強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闡述,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闡述,各個基地要發揮各自獨特的作用,同時注重青年研究人才的發現和培養。
3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著重點。”
梅新林: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要“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怎樣理解?我覺得有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第二個主題是要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也就是中國傳統怎么樣做到創造性地發展和創造性地轉化。這里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宋代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面,有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內涵,還有文化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今時代應該加以弘揚,這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應當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然而,現在高校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遇到了一些挑戰,特別是一些理工科大學生基本上不學傳統文化,他們的傳統文化知識要么來自中小學,要么來自互聯網——傳統文化、人文科學傳承不下來,這里面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王勇(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強調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要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實際上我們一直以來要做的,就是要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發出中國的聲音,要走向世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掘我們傳統文化的底蘊,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創造一個中國的話語體系,掌握這個話語權,這很重要。在中國的語境中間,我們各個專業要把握自己的話語權,不能人云亦云。
王俊豪(省政府管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省特級專家):堅持問題導向十分重要,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創新往往從認識問題開始,是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覺得問題導向在高校部分研究人員中還體現得不夠。一些研究人員通過簡單的模型建構和數據分析展開研究,沒有深入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浙江的偉大實踐來挖掘既有現實價值又有理論意義的問題,這是不足取的。要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從現實出發,找準問題,并加以創造性的解決。
4
提煉浙江經驗 講好浙江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為理論建構提供了重大契機。
顧益康(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總結提煉浙江實踐經驗,講述好浙江故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有益經驗。在這方面,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近年來把研究重點定位在“中國特色‘三農’現代化道路怎么走的浙江經驗”總結和提煉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是要挖掘、總結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與創造。
梅新林:南宋以后浙江人才輩出,浙江的文化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這樣好的基礎對于浙江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浙江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要走在前列,必須提出一個社科繁榮發展的目標和規劃。浙江的實踐對全國乃至世界都有示范和借鑒作用,所以浙江的實踐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重大的課題和資源。浙江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大有作為。
陳疇鏞(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在互聯網經濟的創新發展、“兩化”深度融合、網絡經濟造福百姓、互聯網安全和網絡生態建設、利用互聯網改革政府治理等方面的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必須把這些“浙江故事”講好。講好“浙江故事”是我省學者的責任,也是機遇。
徐明華:浙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排頭兵,站在浙江的最前沿,實際上就是站在中國道路的最前沿,所以要對浙江有充分的自信。對浙江經驗的提煉和概括,實際上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浙江的社會科學工作者責無旁貸,要推出更多的高水平成果,確立更強的理論自信。
項國鵬(省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深入浙江現實,開展扎實的調查研究,強化本土化研究意識,提煉科學內容,不能僅僅套用西方理論與分析模型加以簡單驗證。同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遵循國際規范的研究方法進行科學研究,加強國際交流,開展平等對話與充分溝通,真正講述好和傳播好“浙江故事”。
李植斌(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作為一個應用型的研究基地,始終貫徹問題導向,以浙江的生態經濟、文化和科技等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講述著浙江故事。例如,我們研究中心每年結合浙江省的具體情況,撰寫一個生態發展報告專題,去年的主題是關于“五水共治”,今年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制度,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
鄭新浦: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治國理政思想在浙江是可以找到原點的,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浙江法治建設等。要從浙江生動的實踐總結提煉出一系列創造性的理論成果,這是浙江哲學社會科學界的一個核心任務。很多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地真正聚焦于浙江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研究,有豐富的研究素材,有專門的人才隊伍,應該有能力、有義務研究好、宣傳好和詮釋好浙江故事。
5
培育新興學科 強化學科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下一步,要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要通過努力,使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
梅新林: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于學科建設的規律性進行了精煉的概括。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全面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水平。其次,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要使兩者的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最后,重點學科和冷門學科必須充分重視,必須有人甘坐冷板凳去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冷門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這些冷門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要重視,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王俊豪: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基本確立,但要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得這些學科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突破點。這一點非常有高度。我們研究中心就是在重視和發展新興交叉學科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的。政府管制經濟學是經濟學、法學、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多學科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多年來,為加快學科發展,我們以開放式研究平臺模式運作,不斷整合校內外不同學科的人才,使其成為我國政府管制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機構。
王勇:每一個學科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要尊重其內在的規律。就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而言,首先,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其次,要加快哲學、政治學、歷史學和經濟學等起支撐作用的學科的發展;再次,要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最后,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
王雅芬(浙江工商大學科研處副處長):人文社會科學也可考慮與自然科學交叉,形成獨特的新興的交叉學科,從而推動學科發展。例如,經濟學與神經科學結合,通過實驗方法開展研究,能取得諸多突破性成果。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哲學社會科學也應當加強實驗室的建設。
項國鵬:加強學科建設的關鍵在于建立一支愿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投身學術研究的熟悉本土、放眼全球、抱負遠大、功底扎實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尤其是青年人才,他們關系到事業傳承,要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各種支持,并激勵他們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回報國家與人民。
邵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省內不少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實際上都是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為基礎的。比如省生態研究中心,涉及包括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旅游學等在內的諸多學科。這類研究基地要發展好,形成高質量的成果,首要一條就是要把握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發展規律。未來我們要以培育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為抓手,推動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快速發展,最終實現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6
加強黨的領導 培育新型智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當前和未來,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
鄭新浦:堅持黨的領導,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障。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我們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略是我們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在省委的部署下,我們迎來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春天。未來是美好的,我們今天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對于省社科聯來說,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使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智庫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盡管目前大多數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庫,但大家都在積極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有的基地在做好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提出的一些應用成果被省委省政府甚至中央有關部門所采納,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實際上已經扮演了“新型智庫”的角色。未來,要繼續發揮好各個基地的優勢,聚焦研究方向,塑造自身特色,推動更多有條件的基地由傳統的研究平臺向新型智庫轉型升級。
梅新林:作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特定領域核心研究平臺,如何大力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是擺在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正視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一些問題,比如新型智庫建設實際上大家都在做,但成果不平衡;部分智庫在研究成果方面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部分智庫存在“重形式傳播、輕內容創新”問題。智庫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有基礎研究又要有應用研究,必須對國家、對區域的戰略有特別深入的調查研究。
王俊豪:浙江省政府管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每年都要完成國家相關部委的若干委托咨詢項目。扮演好智庫角色,為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方面的智力支持,會得到很多的回報,對研究平臺及其所在學校的發展、對學科建設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例如,在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下,我們中心成功設立了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人才項目,也就是專門培養城市公用事業政府監管領域高端人才的、全國唯一的博士點。今后一段時間,我們要積極由傳統研究平臺向高端智庫轉型,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出更多的對策研究報告。這應當成為應用研究類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要爭取在這方面有比較大的突破。
王勇:沒有基礎研究的底蘊就不可能提出卓有成效的對策建議。實際應用都是在長期的基礎研究基礎上,把一些成果實用化。智庫建設過程中,應當打破應用性和基礎性的兩分法,智庫就是要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應用性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