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補齊科技創新第一短板
——四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
發布時間:2016-05-31 08:55:51
|
作者: 本報特約評論員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我省生產總值已超過4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體量,如果科技創新問題解決不好,發展動力不加快轉換,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難以做到的。近年來,我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解決“四不”問題,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但與實現“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相比,科技創新仍然是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目標牢牢鎖定在第一方陣,把抓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緊緊扭住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關鍵,全力推進創新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大環境建設,努力打造各要素綜合集成、各環節緊密協同的一流創新生態鏈,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
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實施創新活動、轉化創新成果的核心載體。要把打造“四類平臺”擺在突出位置,高水平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提升各類園區的創新功能,大力培育眾創空間,不斷提升集聚創新要素的能力,努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天堂”。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具有了解市場需求的靈敏機制和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先天優勢,只有把廣大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形成科技創新的巨大力量。要大力培育“三類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千方百計引進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事業,必須強化“四項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要強化市場服務,按照全國一流標準建設科技大市場,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最優省份。強化金融服務,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強化技術服務,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強化政策服務,完善成果轉化激勵、科研經費管理等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我省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人才生態優化工程,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壯大優秀企業家、研發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隊伍”,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
我們正處在全球化、信息化、標準化時代,必須全面實施“三大行動”,以開放的視野、數據的思維和標準的方式來推進科技創新。要謀劃實施開放創新行動,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兼并國際上有品牌、有技術、有研發團隊的知名企業。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推進“三強一制造”行動,構建國內領先的“浙江標準”體系,打響“浙江制造”品牌。
科技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實施創新活動、轉化創新成果的核心載體。要把打造“四類平臺”擺在突出位置,高水平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提升各類園區的創新功能,大力培育眾創空間,不斷提升集聚創新要素的能力,努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天堂”。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具有了解市場需求的靈敏機制和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先天優勢,只有把廣大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形成科技創新的巨大力量。要大力培育“三類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千方百計引進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事業,必須強化“四項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要強化市場服務,按照全國一流標準建設科技大市場,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最優省份。強化金融服務,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強化技術服務,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強化政策服務,完善成果轉化激勵、科研經費管理等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我省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人才生態優化工程,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壯大優秀企業家、研發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隊伍”,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
我們正處在全球化、信息化、標準化時代,必須全面實施“三大行動”,以開放的視野、數據的思維和標準的方式來推進科技創新。要謀劃實施開放創新行動,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兼并國際上有品牌、有技術、有研發團隊的知名企業。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推進“三強一制造”行動,構建國內領先的“浙江標準”體系,打響“浙江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