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他會用腦子
1954年,榮毅仁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6年6月30日,在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上,他公開提出一個重要而敏感的問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對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轉化成為非對抗性矛盾?幾天后,在全國人大的小型會議上,榮毅仁又向毛澤東當面提出這個問題。毛主席風趣地說他“會用腦子、會提問題”。
毛澤東曾說:“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陳毅為榮毅仁“助選”
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榮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將他的產業實行公私合營。一次,榮指著坐在一起的孩子們笑道:“他們有的要做音樂家,有的要做工程師,就是沒有一個想做資本家。”
此舉在上海工商界引起轟動,被陳毅譽為“紅色資本家”。1957年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受毛澤東委托專程到上海為榮毅仁“助選”。陳毅這樣表述他的助選理由:“請投榮毅仁一票,把他選上副市長。我要以共產黨員的身份為這位‘紅色資本家’競選。因為他確實既愛國又有本領,堪當重任;而且憑著他的特殊身份,在國內外資產階級中還能夠發揮我陳毅起不到的作用哩。”這一年,榮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職,任上海市副市長、市工商聯副主委,主管輕紡工業。
鄧小平請榮毅仁出山
1979年,鄧小平與葉劍英交談,說到榮毅仁等實業人士有豐富的經濟工作經驗,海外聯系又十分廣泛,應當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在引進外資方面多多出謀劃策,于是請榮毅仁出山。榮毅仁不負重托,建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公司成立第一年,榮毅仁就接待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達4000多人次,國內前來洽談業務的也有3000多人次。中信公司被鄧小平稱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榮毅仁的三個“雅號”
榮毅仁被陳毅稱為“紅色資本家”,被鄧小平稱為“榮老板”。
榮毅仁和周總理也有一段佳話。1950年,榮毅仁作為毛澤東的客人,和其他首次出席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的特邀人士一起到中南海毛澤東寓所吃飯,正好和周總理坐一桌。周總理見到34歲的榮毅仁,詼諧地說:“少壯派!”“少壯派”這個雅號,從此就流傳開了。9年后的一天,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的張琴秋找到榮毅仁:“總理希望你能到北京工作,當紡織部副部長。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了,我們一塊兒干吧。”三天后,榮毅仁動身來到北京。
(據《人民日報》、《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