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使命 不懈的追求
發布時間:2010-05-12 16:26:35
|
作者: 民建紹興市委會名譽主委 陳景甫
我于1950年參加紹興市工商聯工作,后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路程,歷歷在目。
協助恢復國民經濟
解放初期,黨和政府為迅速恢復和發展被破壞的工農業生產,爭取國家財政的根本好轉,全力進行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紹興市工商聯根據國家恢復國民經濟對工商業的要求,著重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積極協助做好動員工商業者認清形勢,努力經營渡過難關;二是認購推銷國家公債,1954年至1958年共推銷各種公債,計人民幣151萬元;三是協助完成稅收,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四是組織參加物資交流,幫助私營企業擴大營業。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的鴨綠江邊。為保家衛國,我國政府派遣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抵御侵略。在新中國安危關頭,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發出號召,要全國的工商界團結起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努力奮斗。市工商聯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為當時的中心任務,一是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以提高工商界的愛國熱情;二是在提高思想覺悟基礎上,動員工商界訂立愛國公約;三是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的號召,在主、副委的帶領下,開展捐獻活動。紹興工商界除完成本身兩架“工商號”戰斗機的捐獻任務外,還支援了全市人民所擔負的“魯迅號”戰斗機的三分之一的任務,總計捐獻舊人民幣350874萬元。同時積極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熱情進行勞軍和優待軍屬,為支援抗美援朝貢獻了力量。
參加民建組織
我參加工商聯工作后,常到省工商聯開會、學習,見到杭州、寧波等城市的工商業者中不少人是民建會員,他們經常組織活動,交往中很親切。對此,我很羨慕,產生了爭取加入民建的想法。1956年5月8日,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批準我和王貺甫等4人入會,并指定我們4人為紹興民建地方組織的籌備人,自此我成了一名民建會員,圓了我多年的夢想。我們4個民建會員,根據省民建的指示,著手發展會員。紹興市工商業者經過抗美援朝運動、迎接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等政治活動,涌現了一批思想好,工作積極,要求進步的先進人物。當他們知道紹興要成立民建組織時,紛紛提出申請。經過甄別遴選,先后發展李福源等22人為會員。1956年8月31日,召開了中國民主建國會紹興籌備代表會議,成立了民建紹興籌備委員會,我被選為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此后,我擔任了民建紹興市委會歷屆的副主委、主委,1992年任名譽主委,擔任民建地方組織的領導將近半個世紀。
我是以渴望的心情要求加入民建組織的,成為民建會員后,深感驕傲與光榮,并視作人生前進中的轉折,因而下定決心要接受組織的教育,做一個合格的參政黨成員,為民建的事業作點貢獻。長期以來,無論是作為會員還是民建地方組織領導,我都堅定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國際國內政治形勢變幻的緊要關頭,更是堅定地與黨同心同德,保持高度一致。幾十年的民建生涯,有順境,有曲折,亦有坎坷,但我從不計較,始終無怨無悔地、積極不懈地工作著,期望能為國家政治民主建設和經濟建設,為民建的事業作貢獻,實現作為一個民建會員的歷史使命。
迎接社會主義改造高潮
1953年10月,黨中央公布了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并進的總路線,亦是引導資本主義工商業奔向社會主義前程的總路線。總路線公布后,紹興的工商界產生了種種反響,緊張、顧慮和悲觀等各種情緒叢生。此時,我去北京參加全國工商聯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會議主題就是貫徹“總路線”。北京回來后,在市工商界二屆二次代表會議上,我完完整整地傳達了全國工商聯會議精神。我們制訂了周密的學習計劃,首先組織工商界骨干200余人進行學習與培訓,然后組織工商界包括他們的家屬全面開展學習。通過“總路線”的教育,廣大工商業者的認識普遍有了提高,思想有了觸動,但內心仍有各種各樣的疑慮,可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1955年10月,毛澤東主席邀集正在首都開會的全國工商聯執委們座談,發表了《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命運》的重要講話,教育工商業者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前途結合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1956年1月10日,又傳來了北京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喜訊,與會人員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向首都工商界學習、看齊。在參加省民建、省工商聯召開的動員會后,紹興工商界舉行臨時代表大會,到會的1000多名工商業者聽了傳達,人人情緒激昂,爭著在大會上發言表態。發言者一致表示,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并提出要向北京工商界學習,立即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不少人還以增加資金、歸還欠款和提前繳稅等實際行動,表達要求公私合營的決心。不少同業公會以紅紙楷書寫就大幅申請書陸續送至工商聯。第二天上午,市工商聯王貺甫主委帶領副主委及部分工商界代表,冒著鵝毛大雪將要求我市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申請書呈送市人民委員會。次日市人民委員會邀請工商聯主、副委和同業公會代表座談,儲會才副市長當場將一幅用紅綢緞書寫的批準書交與王貺甫主委,批準全市5417戶為公私合營企業。自此,市區的全部私營企業轉變成為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公私合營企業。
公私合營被市人民委員會批準的消息,很快傳遍各行各業。大家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整個工商界沸騰了,工廠商店張燈結彩,鞭炮聲此起彼伏。入夜大街上燈火通明,行人熙攘,熱鬧非常,呈現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新氣象。1月12日,市工商聯舉行盛大慶祝會。為慶祝我市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全市人民舉行了慶祝大會,會后舉行了大游行。
盡心竭力為“四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使“十年浩劫”中和歷史上的大量冤假錯案得到平反、糾正。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強加的不實罪名全部被取消,黨對我委以紹興縣政協副主席和民建、工商聯負責人的重任,并把我推選為省政協委員。黨的信任與關懷,使我萬分感激。當時我雖已年過花甲,但仍決心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緊迫精神,盡心竭力,為國家“四化”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紹興民建、工商聯先后恢復活動后,在黨的支持下,立即開展了引導、推動會員發揮積極性,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的一系列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鼓勵會員立足本職多作貢獻。以政治思想教育為動力,積極推動會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據統計,會員的各項成就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萬元。嵊州市硅藻土應用研究所所長、民建會員楊一揆在開發硅藻土利用上有很大的突破,新昌縣第二制藥廠廠長金彰紅研制新藥“雷公藤多甙片”獲得成功,兩會員均被評為民建全國優秀會員。民建紹興中藥廠支部、新昌民建總支部被評為民建全國先進集體。
二是開展經濟咨詢,為發展經濟服務。組織有一技之長或有經營經驗的會員,發揚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咨詢服務活動:為紹興百貨行業青年職工傳授業務知識,編寫了《怎樣做好營業員》的學習材料;在五金行業開展了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活動;老會員發揮余熱,協助居委會創辦20余家集體企業,安置待業青年100多人;1986年,應甘肅省蘭州市民建、工商聯的要求,為該省榆中縣糧食局開發了紹興黃酒的生產。經濟咨詢服務的開展,既在發展經濟中發揮了作用,也為會員提供了貢獻才能的機會。
三是編輯《紹興市場信息》。為發揮會員熟悉商情和敏銳的經營動態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紹興市場信息》及時提供情況,對各行業的生產經營起到了指導、借鑒作用。
四是創辦經濟實體。根據紹興發展經濟的需要,我會于1984年創辦了紹興建聯經濟服務公司。公司發揮會員熟悉商路和會組織聯系廣泛的優勢,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業績。(1)到省外推銷茶葉、黃酒,使紹興土特產占領外地市場。(2)為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紡織品開辟商路。(3)為企業排憂解難。幫助越城區梅山毛紡廠、紹興雪花電器廠推銷積壓產品,到安徽組織緊俏商品。
五是創辦財經會計業余學校,開展工商專業培訓。“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市工商企業中的許多老財會人員退休離職,出現財會人員青黃不接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民建紹興市委會決定創辦紹興稽山財經會計業余學校,聘我為校長。學校應紹興縣的要求,在柯橋設立了分校,開設財會人員訓練班。幾年來,在民建會員、教職員工的艱辛努力下,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學校不費國家一分錢,為我市工商企業培養了一大批財經會計人員,不僅解決了財會人員青黃不接的矛盾,而且由于財會人員隊伍的增強,為我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學校培養了一批有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人才,在改革開放中發揮了積極作用。(3)為待業青年創造了就業條件。1984年學校被紹興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職工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開展海外聯誼活動
紹興民建、工商聯會員中,有海外“三胞”關系的34人。為有效開展工作,我們成立了有海外親友的會員參加的“聯絡委員會”,由我擔任主任。通過聯誼活動,與會員有親友關系的僑胞、港胞為紹興的經濟、文化和公益事業,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有的在紹興創辦了企業,有的為紹興的文化事業捐贈巨資,有的在家鄉筑路、造橋。民建會員許松齡,經過不懈努力,引進及經手為家鄉修橋造路的僑資計有人民幣250萬元、港幣30萬元、美元30萬元。民建會員陳紹億熱心海外聯系工作,在他牽線下,港胞何繼昌先生在紹興縣福全鎮創辦了繼昌小學,在越城區建立了繼昌幼兒園,還向紹興第六醫院擴建病房和建造老年公寓捐贈了款項。
政治協商與參政議政
我自1949年擔任紹興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開始,歷任各屆協商委員會委員、常委,歷屆市、縣人大代表,1982年任紹興市(縣)三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52—1958年任二、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1956年3月紹興市(縣)政協成立,我擔任歷屆副主席近30年。1954年開始任省政協一至四屆委員。1983年起任紹興市政協一至三屆常委、委員。政協每次全會,我均提出提案和進行大會發言。1988年,我提出了“外向型經濟是鄉鎮企業必經之路”的建議;1989年,我提出了“在發展輕紡工業的同時,應大力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電子工業”的意見;1990年,我提出了“要關注我市經濟發展的穩定和不平衡問題”及“開發經濟區引進外資,應注意保護民族工業”等等建議。市委領導贊揚我所提意見頗有前瞻性。
總之,我自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40年來,堅定地履行了職責。此外,我擔任紹興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在職3年,為保護文物景點盡了職。我負責維修了“秋瑾故居”和“呂府永恩堂”兩處文物古跡,現在均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協助恢復國民經濟
解放初期,黨和政府為迅速恢復和發展被破壞的工農業生產,爭取國家財政的根本好轉,全力進行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紹興市工商聯根據國家恢復國民經濟對工商業的要求,著重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積極協助做好動員工商業者認清形勢,努力經營渡過難關;二是認購推銷國家公債,1954年至1958年共推銷各種公債,計人民幣151萬元;三是協助完成稅收,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四是組織參加物資交流,幫助私營企業擴大營業。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的鴨綠江邊。為保家衛國,我國政府派遣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抵御侵略。在新中國安危關頭,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發出號召,要全國的工商界團結起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努力奮斗。市工商聯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為當時的中心任務,一是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以提高工商界的愛國熱情;二是在提高思想覺悟基礎上,動員工商界訂立愛國公約;三是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的號召,在主、副委的帶領下,開展捐獻活動。紹興工商界除完成本身兩架“工商號”戰斗機的捐獻任務外,還支援了全市人民所擔負的“魯迅號”戰斗機的三分之一的任務,總計捐獻舊人民幣350874萬元。同時積極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熱情進行勞軍和優待軍屬,為支援抗美援朝貢獻了力量。
參加民建組織
我參加工商聯工作后,常到省工商聯開會、學習,見到杭州、寧波等城市的工商業者中不少人是民建會員,他們經常組織活動,交往中很親切。對此,我很羨慕,產生了爭取加入民建的想法。1956年5月8日,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批準我和王貺甫等4人入會,并指定我們4人為紹興民建地方組織的籌備人,自此我成了一名民建會員,圓了我多年的夢想。我們4個民建會員,根據省民建的指示,著手發展會員。紹興市工商業者經過抗美援朝運動、迎接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等政治活動,涌現了一批思想好,工作積極,要求進步的先進人物。當他們知道紹興要成立民建組織時,紛紛提出申請。經過甄別遴選,先后發展李福源等22人為會員。1956年8月31日,召開了中國民主建國會紹興籌備代表會議,成立了民建紹興籌備委員會,我被選為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此后,我擔任了民建紹興市委會歷屆的副主委、主委,1992年任名譽主委,擔任民建地方組織的領導將近半個世紀。
我是以渴望的心情要求加入民建組織的,成為民建會員后,深感驕傲與光榮,并視作人生前進中的轉折,因而下定決心要接受組織的教育,做一個合格的參政黨成員,為民建的事業作點貢獻。長期以來,無論是作為會員還是民建地方組織領導,我都堅定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國際國內政治形勢變幻的緊要關頭,更是堅定地與黨同心同德,保持高度一致。幾十年的民建生涯,有順境,有曲折,亦有坎坷,但我從不計較,始終無怨無悔地、積極不懈地工作著,期望能為國家政治民主建設和經濟建設,為民建的事業作貢獻,實現作為一個民建會員的歷史使命。
迎接社會主義改造高潮
1953年10月,黨中央公布了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并進的總路線,亦是引導資本主義工商業奔向社會主義前程的總路線。總路線公布后,紹興的工商界產生了種種反響,緊張、顧慮和悲觀等各種情緒叢生。此時,我去北京參加全國工商聯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會議主題就是貫徹“總路線”。北京回來后,在市工商界二屆二次代表會議上,我完完整整地傳達了全國工商聯會議精神。我們制訂了周密的學習計劃,首先組織工商界骨干200余人進行學習與培訓,然后組織工商界包括他們的家屬全面開展學習。通過“總路線”的教育,廣大工商業者的認識普遍有了提高,思想有了觸動,但內心仍有各種各樣的疑慮,可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1955年10月,毛澤東主席邀集正在首都開會的全國工商聯執委們座談,發表了《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命運》的重要講話,教育工商業者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前途結合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1956年1月10日,又傳來了北京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喜訊,與會人員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向首都工商界學習、看齊。在參加省民建、省工商聯召開的動員會后,紹興工商界舉行臨時代表大會,到會的1000多名工商業者聽了傳達,人人情緒激昂,爭著在大會上發言表態。發言者一致表示,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并提出要向北京工商界學習,立即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不少人還以增加資金、歸還欠款和提前繳稅等實際行動,表達要求公私合營的決心。不少同業公會以紅紙楷書寫就大幅申請書陸續送至工商聯。第二天上午,市工商聯王貺甫主委帶領副主委及部分工商界代表,冒著鵝毛大雪將要求我市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申請書呈送市人民委員會。次日市人民委員會邀請工商聯主、副委和同業公會代表座談,儲會才副市長當場將一幅用紅綢緞書寫的批準書交與王貺甫主委,批準全市5417戶為公私合營企業。自此,市區的全部私營企業轉變成為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公私合營企業。
公私合營被市人民委員會批準的消息,很快傳遍各行各業。大家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整個工商界沸騰了,工廠商店張燈結彩,鞭炮聲此起彼伏。入夜大街上燈火通明,行人熙攘,熱鬧非常,呈現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新氣象。1月12日,市工商聯舉行盛大慶祝會。為慶祝我市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全市人民舉行了慶祝大會,會后舉行了大游行。
盡心竭力為“四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使“十年浩劫”中和歷史上的大量冤假錯案得到平反、糾正。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強加的不實罪名全部被取消,黨對我委以紹興縣政協副主席和民建、工商聯負責人的重任,并把我推選為省政協委員。黨的信任與關懷,使我萬分感激。當時我雖已年過花甲,但仍決心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緊迫精神,盡心竭力,為國家“四化”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紹興民建、工商聯先后恢復活動后,在黨的支持下,立即開展了引導、推動會員發揮積極性,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的一系列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鼓勵會員立足本職多作貢獻。以政治思想教育為動力,積極推動會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據統計,會員的各項成就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萬元。嵊州市硅藻土應用研究所所長、民建會員楊一揆在開發硅藻土利用上有很大的突破,新昌縣第二制藥廠廠長金彰紅研制新藥“雷公藤多甙片”獲得成功,兩會員均被評為民建全國優秀會員。民建紹興中藥廠支部、新昌民建總支部被評為民建全國先進集體。
二是開展經濟咨詢,為發展經濟服務。組織有一技之長或有經營經驗的會員,發揚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咨詢服務活動:為紹興百貨行業青年職工傳授業務知識,編寫了《怎樣做好營業員》的學習材料;在五金行業開展了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活動;老會員發揮余熱,協助居委會創辦20余家集體企業,安置待業青年100多人;1986年,應甘肅省蘭州市民建、工商聯的要求,為該省榆中縣糧食局開發了紹興黃酒的生產。經濟咨詢服務的開展,既在發展經濟中發揮了作用,也為會員提供了貢獻才能的機會。
三是編輯《紹興市場信息》。為發揮會員熟悉商情和敏銳的經營動態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紹興市場信息》及時提供情況,對各行業的生產經營起到了指導、借鑒作用。
四是創辦經濟實體。根據紹興發展經濟的需要,我會于1984年創辦了紹興建聯經濟服務公司。公司發揮會員熟悉商路和會組織聯系廣泛的優勢,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業績。(1)到省外推銷茶葉、黃酒,使紹興土特產占領外地市場。(2)為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紡織品開辟商路。(3)為企業排憂解難。幫助越城區梅山毛紡廠、紹興雪花電器廠推銷積壓產品,到安徽組織緊俏商品。
五是創辦財經會計業余學校,開展工商專業培訓。“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市工商企業中的許多老財會人員退休離職,出現財會人員青黃不接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民建紹興市委會決定創辦紹興稽山財經會計業余學校,聘我為校長。學校應紹興縣的要求,在柯橋設立了分校,開設財會人員訓練班。幾年來,在民建會員、教職員工的艱辛努力下,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學校不費國家一分錢,為我市工商企業培養了一大批財經會計人員,不僅解決了財會人員青黃不接的矛盾,而且由于財會人員隊伍的增強,為我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學校培養了一批有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人才,在改革開放中發揮了積極作用。(3)為待業青年創造了就業條件。1984年學校被紹興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職工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開展海外聯誼活動
紹興民建、工商聯會員中,有海外“三胞”關系的34人。為有效開展工作,我們成立了有海外親友的會員參加的“聯絡委員會”,由我擔任主任。通過聯誼活動,與會員有親友關系的僑胞、港胞為紹興的經濟、文化和公益事業,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有的在紹興創辦了企業,有的為紹興的文化事業捐贈巨資,有的在家鄉筑路、造橋。民建會員許松齡,經過不懈努力,引進及經手為家鄉修橋造路的僑資計有人民幣250萬元、港幣30萬元、美元30萬元。民建會員陳紹億熱心海外聯系工作,在他牽線下,港胞何繼昌先生在紹興縣福全鎮創辦了繼昌小學,在越城區建立了繼昌幼兒園,還向紹興第六醫院擴建病房和建造老年公寓捐贈了款項。
政治協商與參政議政
我自1949年擔任紹興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開始,歷任各屆協商委員會委員、常委,歷屆市、縣人大代表,1982年任紹興市(縣)三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52—1958年任二、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1956年3月紹興市(縣)政協成立,我擔任歷屆副主席近30年。1954年開始任省政協一至四屆委員。1983年起任紹興市政協一至三屆常委、委員。政協每次全會,我均提出提案和進行大會發言。1988年,我提出了“外向型經濟是鄉鎮企業必經之路”的建議;1989年,我提出了“在發展輕紡工業的同時,應大力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電子工業”的意見;1990年,我提出了“要關注我市經濟發展的穩定和不平衡問題”及“開發經濟區引進外資,應注意保護民族工業”等等建議。市委領導贊揚我所提意見頗有前瞻性。
總之,我自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40年來,堅定地履行了職責。此外,我擔任紹興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在職3年,為保護文物景點盡了職。我負責維修了“秋瑾故居”和“呂府永恩堂”兩處文物古跡,現在均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