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十年參政議政
發布時間:2005-12-05 00:00:00
|
作者: 原民建麗水市委會主委程溯本
由于區位、交通、信息等方面原因,一直以來,麗水是全省老少邊窮、經濟欠發達、思想觀念落后的地區。加快麗水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全省宏觀經濟效益,加強老少邊窮山區民族團結,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自1987年成立民建麗水市直屬支部到1997年成立民建麗水市(縣級)委會,10年間,我們緊緊圍繞麗水山區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建立民建麗水市委會政策研究委員會,深入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向黨委和政府積極建言獻計,履行神圣職責。共形成調查報告、集體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125件,年均12.5件。今天,面對麗水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過去反映的意見、提出的建議,有許多已經付諸實施或正在逐步實施,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是麗水民建同志特別感到欣慰的。
圍繞宏觀戰略建言獻計
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宏觀戰略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為此,我們首先從宏觀戰略上提好建議。1994年中共麗水市委召開麗水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會上本會提交了經過半年調研撰寫的3篇專題調研報告,其中《統籌城鄉經濟,盡快改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現狀,進而改變二元經濟結構》提出了全市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思路;而后又相繼以不同渠道向省、地、市政府上報許多經濟政策建議,主要有《振興麗水山區經濟的若干政策建議》、《加快麗水山區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的幾點建議》、《“下山”脫貧是山區農民盡快脫貧的新路子》。這些材料中有許多內容較重要,如1992年上報的《振興麗水山區經濟的若干政策建設》中建議,對振興老少邊窮地區經濟宜用分類指導的方針,不能同一般地方“一個樣”、“一刀切”。
同時,對麗水山區的扶貧應從“輸血”轉向“造血”,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建議建立“農業開發資金”。省財政廳認為這個建議思路是好的,在建立“農業開發資金”前,省財政增加安排低息扶貧資金,專項用于開發農業及鄉鎮企業技改,當年下達我區1000萬元低息貸款資金,第二年增至3000萬元。 又如為推進扶貧攻堅力度,我會在調研中發現扶貧進度緩慢,有的地方未從根本上著手解決;特別是一些處在窮山惡水的地方,農民已自發離土離鄉,這些實踐經驗值得總結。故于1993年我們上報了《“下山”脫貧,是山區農民盡快脫貧的新路子》的調研報告;并于次年在省政協全會上作了大會發言,引起了有關領導和新聞界關注。
抓住“瓶頸”建言獻計
以宏觀調控為動力,抓準脫貧和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我們多次建議,對麗水要從三方面解決面臨的問題。
一是從改變生產條件入手,解決“瓶頸”制約。其中提出《關于改善山區交通建議》、《關于改善縣際交通的建議》、《要求調整山區公路建設政策》、《關于興建黃村供水樞紐工程》、《關于革命老區公路建設建議》、《整治麗水——溫州段甌江航道的建議》、《關于興建麗水市碧湖南山渡口橋的建議》等10余個調查報告和建議,有的被采納,有的與當時省、市委和政府決策路子相當吻合,如黃村供水樞紐工程,我們是在1993、1995、1996三年連續吁請省市水利部門幫助立項,后經幾屆政府的努力,黃村供水工程已于2000年建設完成,造福于麗水人民。1992年要求興建碧湖至南山渡口公路橋的建議,當年省交通廳廳長帶領廳設計院及省第三公路工程隊專家來麗水實地考察后于當年立項,當年動工,共投資1100余萬元解決了麗水至松陽、遂昌、衢州等縣際、市際的交通。
此外,麗水城南甌江經常洪水泛濫,城市沒有防洪設施,城市總體規劃一直未列入防洪建設,如何考慮逐步實施建設城區防洪堤工程事關重大。對此,我們組織會員進行調研后于1997年向省水利廳、市政府提出《要盡快將麗水防洪堤列入城市總體規劃中并著手建設的建議》,就在之后六七年時間內,一條19.1公里像巨龍般的防洪堤已出現在甌江之濱,游人信步大堤之上感到秀山麗水真的更安全了,也更美了。
甌江上游的遂昌、松陽、景寧等縣造紙廠污染甌江水系,群眾呼聲強烈,從1994年至1996年我會與市政協會同環保部門兩次到甌江支流松蔭溪污染口實地調查,吁呈省政府予以治理。1996年3月省政府組成調查小組對4家造紙廠提出治理方案,6月底張啟楣副省長帶領11個廳局領導來現場辦公,分別對上述造紙廠進行停止草漿生產和化學漿生產,實行強制執行,終于得到了治理,而今已是一江碧水向東流。
二是堅持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從麗水經濟發展分析,我會始終認為長期的二元經濟結構使城鄉經濟發展失衡、農業生產進程迂緩、市場中心作用脆弱等,這與工業落后有極大關系。實踐證明近幾年來全市經濟能較快發展,關鍵是抓住了工業的主導地位。
三是從政策上落實優厚的用人機制。針對人才、技術流動受趨利規律作用向發達地區外流的現象,本會提出要徹底改變用人觀念,打破各種框框,切實采取優惠政策,從住房、工資、獎金等方面吸引外地科技人才來山區工作;應幫助本地大中專畢業生通過人才市場交流予以就業。這些建議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重視,許多方面按市場化要求付諸實施。
抓準“熱點”建言獻計
20世紀80年代后期麗水市“菜籃子”價格居高不下,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為使“菜籃子”工程建設走上良性循環,1987年本會撰寫上報了《關于蔬菜產銷的調查報告》、《關于對我市生豬生產、屠宰、供應的調查報告》。在這些調查報告中提出為了保證“菜籃子”價格基本穩定,建議建立全市副食品調節基金,并對該基金籌集渠道提出方案設想;建議成立副食品辦公室,加強對全市副食品產銷工作的引導,該建議當年被政府采納并付諸實施。同時還提出要求改建府前大型菜市場,當年就被政府采納,分管市長還來本會機關征詢意見,改建時還聘請本會主委擔任市場建設顧問。這一系列建議被采納,使麗水市“菜籃子”工程建設步入了良性循環。其他的如農村信用社融資、綜合開發甌江麗水市段資源、加快開發麗水地區水能資源、麗水山區小流域治理等問題,本會先后組織力量深入調研,提出建議。
坦誠相交 真誠合作
10年中,麗水民建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實踐中僅僅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卻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許多事情感人肺腑,使人難以忘懷。
領導重視是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前提。1987年麗水出現較長時間的倒春寒,蔬菜及副食品產銷矛盾突出,社會輿論反應強烈。為此本會組織調查并上報了《關于蔬菜產銷的調查報告》,行署專員梁鴻銘在報告上批示:目前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產銷矛盾突出,民建急政府和群眾所急,組織調研,請有關同志盡快認真研究。此后,本會為“菜籃子”工程建設走上良性循環做了一系列調研并提出建議,其中《關于生豬生產、屠宰、供應調查報告》、《關于建議建立副食品調節基金》、《關于蔬菜批發市場建設意見與建議》等均被市政府采納。當年市政府還把“菜籃子”工程建設列入政府十件實事中的第一件。領導對民建的意見建議如此重視,真是盛世之治的體現。民建的同志說:現在黨和政府同民建真正體現了“共商國是,共圖麗水大業”的精神。
調查研究是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關鍵。每次的調研活動要心系國家、情系人民,不是為調研而調研,而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麗水經濟社會的發展。每次調研把著重點放在研究分析上,提出的建議注重可操作性,碰到難題就去請教有關專家,如1992年前后,甌江水系的污染日趨嚴重,群眾呼聲強烈。本會便及時成立了一個精干調查小組,組織調查甌江支流松蔭溪,深入支流上游污水排放點,記錄了污水排放量,發現松蔭溪年排廢水約1000多萬噸,COD達萬余噸,并確定固定點檢測COD平均值達10.44、最高值23;溪水發黑發臭,水面漂浮泡沫綿延百余公里,歷史上的“青山映綠水,魚蝦躍水面”的甌江被污染成一條“黑龍江”。多年來難以治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對松陽、遂昌、景寧幾家造紙廠難下決心轉產,怕地方財政收入受影響。1994年我們經過調研上報了調查報告,當年又以本會主委名義向省政協全會提出提案,結果環保部門只是以“限量排放”、“限期治理”等辦法來應付答復。隨后,我們又連續3年不斷呼吁。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年省政府終于組成調查小組對3個縣的4家造紙廠提出了治理方案,這個方案基本上與本會治理方案吻合。至此污染終于得到了治理。
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以坦誠相見、真誠合作為目的。1989年本會發現麗水山區的林業特產、占全國四分之一產量的木本中藥材厚樸、杜仲基地,出現了亂砍濫伐資源現象,使全區各縣市厚樸基地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經認真調研后向省民建上報了《對麗水地區名貴藥材厚樸基地急需治理整頓的意見與建議》,省民建及時轉報到了省人民政府。在這一調查報告中,我們以嚴謹的文字提出,麗水厚樸基地砍伐殆盡,我們在痛心之余必須深刻反省,根本原因是我省醫藥市場管理失控;特別是一批國有醫藥商業也參與了這場搶購,非揭露查處,不足以達到教育目的。報告送達之后省政府分管領導批示:1988年開始的“厚樸大戰”的確使我省厚樸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令人痛惜。請省林業廳根據報告的精神,草擬書面意見發至有關縣(市)林業局,請他們會同有關部門對厚樸基地進行檢查和全面整頓,對直接破壞厚樸資源的人,要予以揭露,嚴肅查處并制訂切實可行措施。隨后,全區的厚樸基地整治工作全面展開,亂砍濫伐之風得到有效控制,被砍伐的厚樸得以全面補種。15年后的今天,麗水地區的厚樸基地已得到大面積發展,郁郁蔥蔥的厚樸林木隨處可見,民建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自1987年成立民建麗水市直屬支部到1997年成立民建麗水市(縣級)委會,10年間,我們緊緊圍繞麗水山區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建立民建麗水市委會政策研究委員會,深入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向黨委和政府積極建言獻計,履行神圣職責。共形成調查報告、集體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125件,年均12.5件。今天,面對麗水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過去反映的意見、提出的建議,有許多已經付諸實施或正在逐步實施,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是麗水民建同志特別感到欣慰的。
圍繞宏觀戰略建言獻計
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宏觀戰略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為此,我們首先從宏觀戰略上提好建議。1994年中共麗水市委召開麗水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會上本會提交了經過半年調研撰寫的3篇專題調研報告,其中《統籌城鄉經濟,盡快改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現狀,進而改變二元經濟結構》提出了全市經濟發展戰略總體思路;而后又相繼以不同渠道向省、地、市政府上報許多經濟政策建議,主要有《振興麗水山區經濟的若干政策建議》、《加快麗水山區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的幾點建議》、《“下山”脫貧是山區農民盡快脫貧的新路子》。這些材料中有許多內容較重要,如1992年上報的《振興麗水山區經濟的若干政策建設》中建議,對振興老少邊窮地區經濟宜用分類指導的方針,不能同一般地方“一個樣”、“一刀切”。
同時,對麗水山區的扶貧應從“輸血”轉向“造血”,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建議建立“農業開發資金”。省財政廳認為這個建議思路是好的,在建立“農業開發資金”前,省財政增加安排低息扶貧資金,專項用于開發農業及鄉鎮企業技改,當年下達我區1000萬元低息貸款資金,第二年增至3000萬元。 又如為推進扶貧攻堅力度,我會在調研中發現扶貧進度緩慢,有的地方未從根本上著手解決;特別是一些處在窮山惡水的地方,農民已自發離土離鄉,這些實踐經驗值得總結。故于1993年我們上報了《“下山”脫貧,是山區農民盡快脫貧的新路子》的調研報告;并于次年在省政協全會上作了大會發言,引起了有關領導和新聞界關注。
抓住“瓶頸”建言獻計
以宏觀調控為動力,抓準脫貧和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我們多次建議,對麗水要從三方面解決面臨的問題。
一是從改變生產條件入手,解決“瓶頸”制約。其中提出《關于改善山區交通建議》、《關于改善縣際交通的建議》、《要求調整山區公路建設政策》、《關于興建黃村供水樞紐工程》、《關于革命老區公路建設建議》、《整治麗水——溫州段甌江航道的建議》、《關于興建麗水市碧湖南山渡口橋的建議》等10余個調查報告和建議,有的被采納,有的與當時省、市委和政府決策路子相當吻合,如黃村供水樞紐工程,我們是在1993、1995、1996三年連續吁請省市水利部門幫助立項,后經幾屆政府的努力,黃村供水工程已于2000年建設完成,造福于麗水人民。1992年要求興建碧湖至南山渡口公路橋的建議,當年省交通廳廳長帶領廳設計院及省第三公路工程隊專家來麗水實地考察后于當年立項,當年動工,共投資1100余萬元解決了麗水至松陽、遂昌、衢州等縣際、市際的交通。
此外,麗水城南甌江經常洪水泛濫,城市沒有防洪設施,城市總體規劃一直未列入防洪建設,如何考慮逐步實施建設城區防洪堤工程事關重大。對此,我們組織會員進行調研后于1997年向省水利廳、市政府提出《要盡快將麗水防洪堤列入城市總體規劃中并著手建設的建議》,就在之后六七年時間內,一條19.1公里像巨龍般的防洪堤已出現在甌江之濱,游人信步大堤之上感到秀山麗水真的更安全了,也更美了。
甌江上游的遂昌、松陽、景寧等縣造紙廠污染甌江水系,群眾呼聲強烈,從1994年至1996年我會與市政協會同環保部門兩次到甌江支流松蔭溪污染口實地調查,吁呈省政府予以治理。1996年3月省政府組成調查小組對4家造紙廠提出治理方案,6月底張啟楣副省長帶領11個廳局領導來現場辦公,分別對上述造紙廠進行停止草漿生產和化學漿生產,實行強制執行,終于得到了治理,而今已是一江碧水向東流。
二是堅持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從麗水經濟發展分析,我會始終認為長期的二元經濟結構使城鄉經濟發展失衡、農業生產進程迂緩、市場中心作用脆弱等,這與工業落后有極大關系。實踐證明近幾年來全市經濟能較快發展,關鍵是抓住了工業的主導地位。
三是從政策上落實優厚的用人機制。針對人才、技術流動受趨利規律作用向發達地區外流的現象,本會提出要徹底改變用人觀念,打破各種框框,切實采取優惠政策,從住房、工資、獎金等方面吸引外地科技人才來山區工作;應幫助本地大中專畢業生通過人才市場交流予以就業。這些建議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重視,許多方面按市場化要求付諸實施。
抓準“熱點”建言獻計
20世紀80年代后期麗水市“菜籃子”價格居高不下,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為使“菜籃子”工程建設走上良性循環,1987年本會撰寫上報了《關于蔬菜產銷的調查報告》、《關于對我市生豬生產、屠宰、供應的調查報告》。在這些調查報告中提出為了保證“菜籃子”價格基本穩定,建議建立全市副食品調節基金,并對該基金籌集渠道提出方案設想;建議成立副食品辦公室,加強對全市副食品產銷工作的引導,該建議當年被政府采納并付諸實施。同時還提出要求改建府前大型菜市場,當年就被政府采納,分管市長還來本會機關征詢意見,改建時還聘請本會主委擔任市場建設顧問。這一系列建議被采納,使麗水市“菜籃子”工程建設步入了良性循環。其他的如農村信用社融資、綜合開發甌江麗水市段資源、加快開發麗水地區水能資源、麗水山區小流域治理等問題,本會先后組織力量深入調研,提出建議。
坦誠相交 真誠合作
10年中,麗水民建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實踐中僅僅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卻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許多事情感人肺腑,使人難以忘懷。
領導重視是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前提。1987年麗水出現較長時間的倒春寒,蔬菜及副食品產銷矛盾突出,社會輿論反應強烈。為此本會組織調查并上報了《關于蔬菜產銷的調查報告》,行署專員梁鴻銘在報告上批示:目前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產銷矛盾突出,民建急政府和群眾所急,組織調研,請有關同志盡快認真研究。此后,本會為“菜籃子”工程建設走上良性循環做了一系列調研并提出建議,其中《關于生豬生產、屠宰、供應調查報告》、《關于建議建立副食品調節基金》、《關于蔬菜批發市場建設意見與建議》等均被市政府采納。當年市政府還把“菜籃子”工程建設列入政府十件實事中的第一件。領導對民建的意見建議如此重視,真是盛世之治的體現。民建的同志說:現在黨和政府同民建真正體現了“共商國是,共圖麗水大業”的精神。
調查研究是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關鍵。每次的調研活動要心系國家、情系人民,不是為調研而調研,而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麗水經濟社會的發展。每次調研把著重點放在研究分析上,提出的建議注重可操作性,碰到難題就去請教有關專家,如1992年前后,甌江水系的污染日趨嚴重,群眾呼聲強烈。本會便及時成立了一個精干調查小組,組織調查甌江支流松蔭溪,深入支流上游污水排放點,記錄了污水排放量,發現松蔭溪年排廢水約1000多萬噸,COD達萬余噸,并確定固定點檢測COD平均值達10.44、最高值23;溪水發黑發臭,水面漂浮泡沫綿延百余公里,歷史上的“青山映綠水,魚蝦躍水面”的甌江被污染成一條“黑龍江”。多年來難以治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對松陽、遂昌、景寧幾家造紙廠難下決心轉產,怕地方財政收入受影響。1994年我們經過調研上報了調查報告,當年又以本會主委名義向省政協全會提出提案,結果環保部門只是以“限量排放”、“限期治理”等辦法來應付答復。隨后,我們又連續3年不斷呼吁。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年省政府終于組成調查小組對3個縣的4家造紙廠提出了治理方案,這個方案基本上與本會治理方案吻合。至此污染終于得到了治理。
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以坦誠相見、真誠合作為目的。1989年本會發現麗水山區的林業特產、占全國四分之一產量的木本中藥材厚樸、杜仲基地,出現了亂砍濫伐資源現象,使全區各縣市厚樸基地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經認真調研后向省民建上報了《對麗水地區名貴藥材厚樸基地急需治理整頓的意見與建議》,省民建及時轉報到了省人民政府。在這一調查報告中,我們以嚴謹的文字提出,麗水厚樸基地砍伐殆盡,我們在痛心之余必須深刻反省,根本原因是我省醫藥市場管理失控;特別是一批國有醫藥商業也參與了這場搶購,非揭露查處,不足以達到教育目的。報告送達之后省政府分管領導批示:1988年開始的“厚樸大戰”的確使我省厚樸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令人痛惜。請省林業廳根據報告的精神,草擬書面意見發至有關縣(市)林業局,請他們會同有關部門對厚樸基地進行檢查和全面整頓,對直接破壞厚樸資源的人,要予以揭露,嚴肅查處并制訂切實可行措施。隨后,全區的厚樸基地整治工作全面展開,亂砍濫伐之風得到有效控制,被砍伐的厚樸得以全面補種。15年后的今天,麗水地區的厚樸基地已得到大面積發展,郁郁蔥蔥的厚樸林木隨處可見,民建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