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民建金華市委會成立46年回顧
發布時間:2005-12-08 00:00:00
|
作者: 經濟日報社農村版杭州記者站站長卜 軍
風雨四十六載,彈指一揮間。原民建金華市第三屆副主委、金華市工商聯會長、90高齡的章孟春,原民建金華市第三、四屆主委、第五、六、七屆名譽主委、83歲的陶瑞銘等老同志,回顧起金華民建發展歷程時,禁不住心潮澎湃。
歷史的使命
1949年5月,金華解放,當年10月,原金華縣城區建市。在中共金華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完成了頭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任務。接著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956年1月21日,全市私營工商業、包括手工業和其他個體勞動者,全部走上公私合營和合作化道路。至此,金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企業公私合營后,性質起了根本變化,私方人員除領取工資與定息外,不再擁有“三權”,但他們的思想意識不可能隨著舊的經濟基礎的改變而立即改變,必須對他們進行世界觀的改造,使之以合營企業為基地,接受公方代表的領導,搞好公私共事關系,發揮生產經營管理的才能。
1956年2月,中國民主建國會浙江省工作委員會主委唐巽澤來到金華,為籌建地方組織做準備工作,得到中共金華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委統戰部的有力幫助。民建以私方人員中的骨干和代表人物為主體,開始在市區發展會員,建立組織,以發揮黨派作用,協助中國共產黨完成對私方人員的社會主義思想改造。
1957年2月12日,以金壽源為主任、章孟春為副主任的中國民主建國會金華市籌備委員會成立。
1959年5月20日,民建金華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民建市委員會正式成立。當時共有會員29人。金壽源任主委,陶瑞銘任副主委。
1961年12月12日,民建金華市第二次會員大會召開,由金壽源、陶瑞銘、盧有寬、俞樟林、金仕輝、吳正榕、汪桂琴(女)等7人組成第二屆委員會。金壽源任主委,陶瑞銘、盧有寬任副主委。
坎坷的歷程
金華的全行業公私合營后,為幫助私方人員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聯系實際,加強世界觀的改造,民建金華市委與工商聯一起組織私方人員分期分批地參加由中共金華地、市委舉辦的政治講習班,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社會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基礎知識、時事政策,為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奠定思想基礎。第一期講習班于1956年5月14日開始,時間3個月,參加學員共77人。繼之,地委統戰部又多次舉辦同類型的講習班,全地區工商界及其家屬參加學習的達2000余人次。在學習中,民建會員起了積極的帶頭作用。此外,還以企業為基地,推動會員在各自的企業中,形成尊重公方領導的意識,搞好公私共事關系。1957年以后,又采取報告會、座談會、代表會、學習會、談心會、交心會等等形式,對會員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協助黨委貫徹“包下來、包到底、安排使用、教育改造”等一系列的政策。在幫助私方人員“靠一頭,一邊倒”的思想教育過程中,還積極進行調查研究,反映工商界的合法利益和合理化建議,促進對私改造的勝利完成。但是,受到特定歷史環境的影響,金華民建的發展歷經坎坷。
民建金華市委第一任主任委員金壽源的兒子金正安回憶已故父親時說:“1949年金華解放以后,經過土改、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由于父親誠實、守法,積極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引起黨和政府的重視,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的支持,由私營九德堂藥店的經理——資本家代理人成為社會知名人士,被推向政界,擔任民建金華市委第一任主委,同時還被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并三次上北京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政治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備感榮幸!一貫來,父親保持誠懇、樸實、和善的為人品格,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并教育兒女要擁護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要學本事,誠懇為人,服務社會,并‘以行為榜’,使我們深受教育,但是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父親也曾受到批判,下放勞動。”
和金壽源一樣,當時在金華辦企業的王仁龍,對新中國的建立無比興奮,積極擁護黨的政策,參與公私合營,也不遺余力給同行做工作,動員大家走公私合營的道路。黨組織給了他很高的政治榮譽,他當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出席浙江省和全國工商界青年代表大會,曾受到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6年他加入了民建組織。但急劇變化的形勢,讓王仁龍卷入了政治斗爭中,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他被打為右派。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民建組織被迫停止活動。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政治路線,撥亂反正,民建金華市委的工作逐步恢復。
1981年8月29至31日,民建金華市第三次會員大會召開。會議選舉陶瑞銘、盧有寬、章孟春、俞樟林、汪桂琴(女)、吳正榕、王仁龍、程鴻林、周承懋等9人為市委委員,陶瑞銘任主委,盧有寬、章孟春任副主委。民建會員也由原來的28人發展到54人,市委會下設5個支部。
民建金華市第三次會員大會,對于市委會來說,具有轉折性的意義。陶瑞銘回憶說,那次會議本著實事求是的方針,落實了對原工商業者的各項政策,并宣告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后,資產階級已不再存在,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參加會議的全體會員無不歡欣鼓舞,感恩圖報之心倍增。
1985年4月以來,為適應新時期國民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民建金華市委遵照新會章總綱規定,積極在經濟界發展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骨干入會,使會的組織結構、會員的文化素質及年齡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1985年金華地區撤地建市,同年8月經民建省委批準,民建金華市委為省轄市一級的地方組織。
1990年4月16日,民建金華市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委員會,實現了新老交替。盛天民當選為主任委員。
2004年6月,民建金華市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民建金華市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丁國玉,副主任委員為王榮華、胡樟松。截至2005年6月底,有會員415人,設基層組織19個。
矢志不移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市委會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落實政策工作,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開展社會服務,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市委會始終不渝地把服務作為立會之本,正是這種圍繞黨委工作中心,為會員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做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市委會積極發揮參政議政職能。會員中有省人大代表3名,省政協委員8名。市委負責人經常參加中共金華市委和市政府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重視并采納。配合省委會參與并做好《關于生豬生產的建議》、《關于我省市場建設和今后走向的意見建議》、《關于我省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意見建議》等課題的研調。民建金華市委會《企業要加快與市場經濟接軌》、《要為下崗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關于金華北山林場杉木林改造的意見建議》、《嚴格公正執法,推進我市政治文明》、《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等調研報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肯定。《盡快拆除金華市區五一路天橋至東孝老鐵路》、《建議盡快修建黃山—千島湖—金華鐵路》被省委會作為團體提案提交省政協全會。《切實解決中小學亂收費問題》、《解決城鄉居民最低保障問題要對癥下藥》、《充分利用中國小商品城的優勢,大力發展小商品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市區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等提案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有的被列為市政協主席會議督辦提案。共有15件提案被市政協評為優秀提案。民建金華市委還獲省委會和中共金華市委統戰部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三等獎。
市委會十分注重社會服務。1981年1月,與市工商聯共同創辦金華市婺江業余學校(1988年更名為婺江職業學校),為社會青年開展就業前的培訓,2200余名學生結業。1992年單獨舉辦金華市婺江學校,招收職業高中學生,300多名學生畢業。
為了更好地服務會員企業,服務社會,市委會先后成立了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部和科技開發服務部,利用民建組織的獨特優勢,組織會員企業開展經貿交流活動,為企業提供經濟技術咨詢。發起創辦市民建聯運服務公司和市愛建聯運服務有限公司,開展聯運業務。動員會員參與招商引資工作,陳慶武、胡樟松等引進海外資金5500多萬美元。發動會員捐款10萬余元,建成婺城區莘畈鄉井下民建希望小學。在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名譽主委程煒同志的關心和支持下,籌資14萬元,其中4萬元為莘畈鄉外東坑村建設民建“連心橋”,10萬元設立市委會扶貧獎學基金。廣大會員為扶貧助學、修橋鋪路、抗洪救災、抗擊“非典”等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達500多萬元,丁國玉、王榮華、楊德帥、辛永良、張金陸、周明琴、傅根勇等14位同志因此受到民建中央和省委會的表彰。
市委會加強自身建設,穩步做好會員發展工作。在市委統戰部和省委會的支持幫助下,在縣(市)發展了一批優秀會員,建立了蘭溪、東陽總支部,義烏、永康支部。以支部為單位,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近5年中,有296人次參加新會員和骨干會員培訓班,83人次到中央、省、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學習,46人次到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學習考察。市委會榮獲省委會舉辦的“民建會史會章知識競賽”、“中共十六大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民建會員中涌現出了一批佼佼者。王榮華同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雷永金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丁國玉被中國聯通和省總工會評為全國先進個人和浙江省優秀職工,楊桂芳被全國婦聯評為先進工作者,張錦林被評為省、市勞動模范、省科技星火帶頭人、市拔尖人才和金東區十大杰出青年,汪寧被評為省優秀律師、金華市十佳律師,周衛中獲浙江省“創業新星”稱號,張乾鳴獲市勞動模范稱號,朱茂丹被評為市拔尖人才,張金陸被評為市十大優秀青年,賈瑞君被評為市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葉正棟獲金東區十大優秀青年稱號。浙江高恒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華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等20多家會員企業被當地政府授予納稅先進單位和出口先進單位等稱號。
金華民建走過了不平凡的46年。章孟春老人感觸尤深,他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偉大創舉,《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的頒布實施,是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文件,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歷史的使命
1949年5月,金華解放,當年10月,原金華縣城區建市。在中共金華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完成了頭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任務。接著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1956年1月21日,全市私營工商業、包括手工業和其他個體勞動者,全部走上公私合營和合作化道路。至此,金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企業公私合營后,性質起了根本變化,私方人員除領取工資與定息外,不再擁有“三權”,但他們的思想意識不可能隨著舊的經濟基礎的改變而立即改變,必須對他們進行世界觀的改造,使之以合營企業為基地,接受公方代表的領導,搞好公私共事關系,發揮生產經營管理的才能。
1956年2月,中國民主建國會浙江省工作委員會主委唐巽澤來到金華,為籌建地方組織做準備工作,得到中共金華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委統戰部的有力幫助。民建以私方人員中的骨干和代表人物為主體,開始在市區發展會員,建立組織,以發揮黨派作用,協助中國共產黨完成對私方人員的社會主義思想改造。
1957年2月12日,以金壽源為主任、章孟春為副主任的中國民主建國會金華市籌備委員會成立。
1959年5月20日,民建金華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民建市委員會正式成立。當時共有會員29人。金壽源任主委,陶瑞銘任副主委。
1961年12月12日,民建金華市第二次會員大會召開,由金壽源、陶瑞銘、盧有寬、俞樟林、金仕輝、吳正榕、汪桂琴(女)等7人組成第二屆委員會。金壽源任主委,陶瑞銘、盧有寬任副主委。
坎坷的歷程
金華的全行業公私合營后,為幫助私方人員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聯系實際,加強世界觀的改造,民建金華市委與工商聯一起組織私方人員分期分批地參加由中共金華地、市委舉辦的政治講習班,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社會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基礎知識、時事政策,為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奠定思想基礎。第一期講習班于1956年5月14日開始,時間3個月,參加學員共77人。繼之,地委統戰部又多次舉辦同類型的講習班,全地區工商界及其家屬參加學習的達2000余人次。在學習中,民建會員起了積極的帶頭作用。此外,還以企業為基地,推動會員在各自的企業中,形成尊重公方領導的意識,搞好公私共事關系。1957年以后,又采取報告會、座談會、代表會、學習會、談心會、交心會等等形式,對會員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協助黨委貫徹“包下來、包到底、安排使用、教育改造”等一系列的政策。在幫助私方人員“靠一頭,一邊倒”的思想教育過程中,還積極進行調查研究,反映工商界的合法利益和合理化建議,促進對私改造的勝利完成。但是,受到特定歷史環境的影響,金華民建的發展歷經坎坷。
民建金華市委第一任主任委員金壽源的兒子金正安回憶已故父親時說:“1949年金華解放以后,經過土改、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由于父親誠實、守法,積極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引起黨和政府的重視,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的支持,由私營九德堂藥店的經理——資本家代理人成為社會知名人士,被推向政界,擔任民建金華市委第一任主委,同時還被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并三次上北京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政治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備感榮幸!一貫來,父親保持誠懇、樸實、和善的為人品格,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并教育兒女要擁護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要學本事,誠懇為人,服務社會,并‘以行為榜’,使我們深受教育,但是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父親也曾受到批判,下放勞動。”
和金壽源一樣,當時在金華辦企業的王仁龍,對新中國的建立無比興奮,積極擁護黨的政策,參與公私合營,也不遺余力給同行做工作,動員大家走公私合營的道路。黨組織給了他很高的政治榮譽,他當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出席浙江省和全國工商界青年代表大會,曾受到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6年他加入了民建組織。但急劇變化的形勢,讓王仁龍卷入了政治斗爭中,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他被打為右派。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民建組織被迫停止活動。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政治路線,撥亂反正,民建金華市委的工作逐步恢復。
1981年8月29至31日,民建金華市第三次會員大會召開。會議選舉陶瑞銘、盧有寬、章孟春、俞樟林、汪桂琴(女)、吳正榕、王仁龍、程鴻林、周承懋等9人為市委委員,陶瑞銘任主委,盧有寬、章孟春任副主委。民建會員也由原來的28人發展到54人,市委會下設5個支部。
民建金華市第三次會員大會,對于市委會來說,具有轉折性的意義。陶瑞銘回憶說,那次會議本著實事求是的方針,落實了對原工商業者的各項政策,并宣告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后,資產階級已不再存在,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參加會議的全體會員無不歡欣鼓舞,感恩圖報之心倍增。
1985年4月以來,為適應新時期國民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民建金華市委遵照新會章總綱規定,積極在經濟界發展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骨干入會,使會的組織結構、會員的文化素質及年齡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1985年金華地區撤地建市,同年8月經民建省委批準,民建金華市委為省轄市一級的地方組織。
1990年4月16日,民建金華市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委員會,實現了新老交替。盛天民當選為主任委員。
2004年6月,民建金華市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民建金華市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丁國玉,副主任委員為王榮華、胡樟松。截至2005年6月底,有會員415人,設基層組織19個。
矢志不移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市委會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落實政策工作,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開展社會服務,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市委會始終不渝地把服務作為立會之本,正是這種圍繞黨委工作中心,為會員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做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市委會積極發揮參政議政職能。會員中有省人大代表3名,省政協委員8名。市委負責人經常參加中共金華市委和市政府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重視并采納。配合省委會參與并做好《關于生豬生產的建議》、《關于我省市場建設和今后走向的意見建議》、《關于我省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意見建議》等課題的研調。民建金華市委會《企業要加快與市場經濟接軌》、《要為下崗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關于金華北山林場杉木林改造的意見建議》、《嚴格公正執法,推進我市政治文明》、《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等調研報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肯定。《盡快拆除金華市區五一路天橋至東孝老鐵路》、《建議盡快修建黃山—千島湖—金華鐵路》被省委會作為團體提案提交省政協全會。《切實解決中小學亂收費問題》、《解決城鄉居民最低保障問題要對癥下藥》、《充分利用中國小商品城的優勢,大力發展小商品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市區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等提案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有的被列為市政協主席會議督辦提案。共有15件提案被市政協評為優秀提案。民建金華市委還獲省委會和中共金華市委統戰部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三等獎。
市委會十分注重社會服務。1981年1月,與市工商聯共同創辦金華市婺江業余學校(1988年更名為婺江職業學校),為社會青年開展就業前的培訓,2200余名學生結業。1992年單獨舉辦金華市婺江學校,招收職業高中學生,300多名學生畢業。
為了更好地服務會員企業,服務社會,市委會先后成立了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部和科技開發服務部,利用民建組織的獨特優勢,組織會員企業開展經貿交流活動,為企業提供經濟技術咨詢。發起創辦市民建聯運服務公司和市愛建聯運服務有限公司,開展聯運業務。動員會員參與招商引資工作,陳慶武、胡樟松等引進海外資金5500多萬美元。發動會員捐款10萬余元,建成婺城區莘畈鄉井下民建希望小學。在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名譽主委程煒同志的關心和支持下,籌資14萬元,其中4萬元為莘畈鄉外東坑村建設民建“連心橋”,10萬元設立市委會扶貧獎學基金。廣大會員為扶貧助學、修橋鋪路、抗洪救災、抗擊“非典”等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達500多萬元,丁國玉、王榮華、楊德帥、辛永良、張金陸、周明琴、傅根勇等14位同志因此受到民建中央和省委會的表彰。
市委會加強自身建設,穩步做好會員發展工作。在市委統戰部和省委會的支持幫助下,在縣(市)發展了一批優秀會員,建立了蘭溪、東陽總支部,義烏、永康支部。以支部為單位,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近5年中,有296人次參加新會員和骨干會員培訓班,83人次到中央、省、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學習,46人次到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學習考察。市委會榮獲省委會舉辦的“民建會史會章知識競賽”、“中共十六大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民建會員中涌現出了一批佼佼者。王榮華同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雷永金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丁國玉被中國聯通和省總工會評為全國先進個人和浙江省優秀職工,楊桂芳被全國婦聯評為先進工作者,張錦林被評為省、市勞動模范、省科技星火帶頭人、市拔尖人才和金東區十大杰出青年,汪寧被評為省優秀律師、金華市十佳律師,周衛中獲浙江省“創業新星”稱號,張乾鳴獲市勞動模范稱號,朱茂丹被評為市拔尖人才,張金陸被評為市十大優秀青年,賈瑞君被評為市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葉正棟獲金東區十大優秀青年稱號。浙江高恒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華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等20多家會員企業被當地政府授予納稅先進單位和出口先進單位等稱號。
金華民建走過了不平凡的46年。章孟春老人感觸尤深,他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偉大創舉,《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的頒布實施,是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文件,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