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長慶支部 再振民建雄風
發布時間:2005-12-13 00:00:00
|
作者: 原民建杭州長慶支部主任魏光前
1979年4月20日,在中共杭州市下城區委和長慶街道黨委及民建市委會的支持下,民建長慶街道支部恢復活動,這是“文化大革命”后全省第一個重建的民建支部。當時支部成員28人,其中絲織業12人,棉織業10人,商業6人,大部分是已退休的原工商業者。長慶支部重建成立大會在街道大禮堂隆重召開,市、區、街道各級黨委領導以及民建市委會領導參加了大會,應邀到會的還有街道所屬的居委會黨支書和主任,以及街道企業的領導和代表等100余人,氣氛熱烈融洽。我被推選為支部主任。支部成立以來,自始至終按照民建中央提出的“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要求,廣泛發動會員參加經濟活動,協助街道創辦企業,安置待業青年就業,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我們還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專題調查研究,積極向黨和政府建言獻策,同時堅持以思想建設為主線,組織學習鄧小平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為改革、發展和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回顧我們的支部工作主要有:
一、 認真學習政策,提高思想認識
我們始終堅持組織生活和學習制度,平均每年20余次,到會率達80%以上。我們學習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認識到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的英明決策,關系到祖國興亡,子孫萬代的幸福。我們學習了五屆二次全國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文件,提高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認識。我們在學習中聯系實際,暢所欲言。通過學習,認清了形勢,感到任重道遠,大有作為,調動了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積極性。
二、 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開展活動
我們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支部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首先從加強支部領導班子做起,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做好發展工作,解決支部成員的老化問題。我們根據民建中央的有關方針政策,不斷吸收新鮮血液,選擇政治、文化、業務素質高,年輕能干,有群眾基礎,有一定參政議政能力的同志作為發展對象。對他們耐心宣傳民建組織的性質、任務,幫助他們學習會章,和他們促膝談心,他們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自覺提出了入會申請。我們支部從1982年起吸收新會員共17人,使支部成員的年齡結構得到改善,平均下降10歲;在文化知識結構上得到優化,有大、中專以上水平及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會員占35%,增加了懂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經營貿易的專業人才。新生力量經過不斷培養和提高,有的被選拔到政府機關工作,有的被選為市、區人民代表,有的走上了商業經營的領導崗位,大部分的新會員獲得了省、市、區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支部有了這批新生力量,逐步實現了新老交替,支委會也充實了新鮮血液,經過歷年改選,支委成員中新會員已占60%,從而使支部領導班子充滿生機和活力,發揮了更好的作用。
三、 培養青年骨干,增強企業力量
我們支部成員根據自身業務技能經驗,積極物色有作為的青年,對他們做好傳、幫、帶工作。同時將這批青年骨干輸送到企業中去,有的還擔任了綢廠、針織廠的廠長。同時,支部還密切聯系社會上的待業青年,組織培訓、學習,傳授業務技能,把他們安排到集體企業中去工作,前后陸續安排了待業青年1058人次。
四、 發展集體經濟,幫助搞活企業
當時街道企業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技術,我們支部組織有辦企業經驗的成員,全力以赴,給予幫助扶植。
1.對長期虧損、處于停產狀態的新華塑料彈簧廠,積極想方設法幫助其生產轉向,改組為杭州青春綢廠,生產經營綢緞面料。織綢機從初始的6臺逐步增加到30臺。并向省工商聯借入了啟動資金,從而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打開全國各地銷路。該企業最高年創利達60余萬元。
2.幫助新建杭州工藝美術廠。從場地基建、籌集資金、組織人員、安排培訓待業青年,到進行生產布局、制造綢緞服裝產品、開拓銷路,支部成員一幫到底。不到一年時間,產品暢銷5省3市,在東北地區獲較高商譽。當時企業年創利達20多萬元。
3. 青春針織廠原來長期為杭州針織廠加工,僅有加工費收入,經濟效益低微。支部對該廠進行了大量調查、分析工作,幫助其調整企業結構,改組為有自產自銷能力的杭州之江針織廠。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專營新穎款式的棉毛衫褲,積極幫助籌措資金,新建廠房,增添設備,加強供、產、銷管理,使該廠年利潤達到60萬元左右。
4.為了安排社會殘疾人員,幫助街道組建新華針織廠。從原來只利用大廠擱置的廢棉紗加工手套發展到數十臺橫機生產開司米衫和羊毛衫。該企業最高年利潤達到40萬元左右,積累資金近百萬元,安置殘疾人員70人。
5.幫助新建居民企業杭州永紅紋工廠。從踏花版做起,逐步扶植,添置設備,增加廠房,生產綢緞,開拓經營,該廠最高年創利達30余萬元。同時,企業還把積累的資金投向轄區的居民社區建設,幫助窯瓶巷居民區美化綠化環境,增添衛生設施,創辦托老所、幼兒園等,使該居民區成為全國衛生先進單位。
五、 開展咨詢服務,搞好企業管理
我們支部幫助街道企業狠抓整頓企業的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崗位責任制和管理制度181個,主要經濟定額500多項,臺賬175本,各種數據資料檔案5240項,驗收合格率100%,區驗收平均分97.83分。同時還幫助企業建檔15年,立卷183冊,經區驗收評為99分,取得全區優良成績。
經過多次咨詢服務,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我們在早期就幫助街道通過咨詢研究,開辦了各種經營部、門市部以及各種服務行業,并且幫助工業企業舉辦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培訓班約計1000余人次。
六、 積極參政議政、獻計獻策
我們支部始終把提高成員政黨意識、積極參政議政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參政議政日制度。我本人又擔任了區監察局、財稅局的特約監察員以及長慶街道廉政監督員,中國絲綢城義務紀檢監督員等社會職務。歷年提出的各種建議和提案,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采納。如在1991年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時,支部發動大家獻計獻策,為振興地區經濟作貢獻。當時支部獻計獻策已實施的有41條,共產生經濟效益239.72萬元,其中開發新產品20余種,增利20萬元,節材降本110.40萬元,搞好經營管理方面出效益109.32萬元。另引進資金2205萬元,為企業增利34.56萬元。
我們支部連續3次上北京參加民建中央召開的會議,匯報和交流支部工作經驗。部分成員被推選為市、區人民代表,有的還被評為先進會員和先進個人。1992年,根據民建市委會的決定,由我支部輸送10名在職成員(當時均擔任領導職務或有技術職稱),組建了民建下城支部?,F在的長慶支部,則成為退休支部,支部成員平均年齡已達83歲。
回顧我們的支部工作主要有:
一、 認真學習政策,提高思想認識
我們始終堅持組織生活和學習制度,平均每年20余次,到會率達80%以上。我們學習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認識到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的英明決策,關系到祖國興亡,子孫萬代的幸福。我們學習了五屆二次全國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文件,提高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認識。我們在學習中聯系實際,暢所欲言。通過學習,認清了形勢,感到任重道遠,大有作為,調動了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積極性。
二、 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開展活動
我們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支部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首先從加強支部領導班子做起,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做好發展工作,解決支部成員的老化問題。我們根據民建中央的有關方針政策,不斷吸收新鮮血液,選擇政治、文化、業務素質高,年輕能干,有群眾基礎,有一定參政議政能力的同志作為發展對象。對他們耐心宣傳民建組織的性質、任務,幫助他們學習會章,和他們促膝談心,他們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自覺提出了入會申請。我們支部從1982年起吸收新會員共17人,使支部成員的年齡結構得到改善,平均下降10歲;在文化知識結構上得到優化,有大、中專以上水平及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會員占35%,增加了懂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經營貿易的專業人才。新生力量經過不斷培養和提高,有的被選拔到政府機關工作,有的被選為市、區人民代表,有的走上了商業經營的領導崗位,大部分的新會員獲得了省、市、區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支部有了這批新生力量,逐步實現了新老交替,支委會也充實了新鮮血液,經過歷年改選,支委成員中新會員已占60%,從而使支部領導班子充滿生機和活力,發揮了更好的作用。
三、 培養青年骨干,增強企業力量
我們支部成員根據自身業務技能經驗,積極物色有作為的青年,對他們做好傳、幫、帶工作。同時將這批青年骨干輸送到企業中去,有的還擔任了綢廠、針織廠的廠長。同時,支部還密切聯系社會上的待業青年,組織培訓、學習,傳授業務技能,把他們安排到集體企業中去工作,前后陸續安排了待業青年1058人次。
四、 發展集體經濟,幫助搞活企業
當時街道企業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技術,我們支部組織有辦企業經驗的成員,全力以赴,給予幫助扶植。
1.對長期虧損、處于停產狀態的新華塑料彈簧廠,積極想方設法幫助其生產轉向,改組為杭州青春綢廠,生產經營綢緞面料。織綢機從初始的6臺逐步增加到30臺。并向省工商聯借入了啟動資金,從而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打開全國各地銷路。該企業最高年創利達60余萬元。
2.幫助新建杭州工藝美術廠。從場地基建、籌集資金、組織人員、安排培訓待業青年,到進行生產布局、制造綢緞服裝產品、開拓銷路,支部成員一幫到底。不到一年時間,產品暢銷5省3市,在東北地區獲較高商譽。當時企業年創利達20多萬元。
3. 青春針織廠原來長期為杭州針織廠加工,僅有加工費收入,經濟效益低微。支部對該廠進行了大量調查、分析工作,幫助其調整企業結構,改組為有自產自銷能力的杭州之江針織廠。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專營新穎款式的棉毛衫褲,積極幫助籌措資金,新建廠房,增添設備,加強供、產、銷管理,使該廠年利潤達到60萬元左右。
4.為了安排社會殘疾人員,幫助街道組建新華針織廠。從原來只利用大廠擱置的廢棉紗加工手套發展到數十臺橫機生產開司米衫和羊毛衫。該企業最高年利潤達到40萬元左右,積累資金近百萬元,安置殘疾人員70人。
5.幫助新建居民企業杭州永紅紋工廠。從踏花版做起,逐步扶植,添置設備,增加廠房,生產綢緞,開拓經營,該廠最高年創利達30余萬元。同時,企業還把積累的資金投向轄區的居民社區建設,幫助窯瓶巷居民區美化綠化環境,增添衛生設施,創辦托老所、幼兒園等,使該居民區成為全國衛生先進單位。
五、 開展咨詢服務,搞好企業管理
我們支部幫助街道企業狠抓整頓企業的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崗位責任制和管理制度181個,主要經濟定額500多項,臺賬175本,各種數據資料檔案5240項,驗收合格率100%,區驗收平均分97.83分。同時還幫助企業建檔15年,立卷183冊,經區驗收評為99分,取得全區優良成績。
經過多次咨詢服務,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我們在早期就幫助街道通過咨詢研究,開辦了各種經營部、門市部以及各種服務行業,并且幫助工業企業舉辦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培訓班約計1000余人次。
六、 積極參政議政、獻計獻策
我們支部始終把提高成員政黨意識、積極參政議政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參政議政日制度。我本人又擔任了區監察局、財稅局的特約監察員以及長慶街道廉政監督員,中國絲綢城義務紀檢監督員等社會職務。歷年提出的各種建議和提案,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采納。如在1991年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時,支部發動大家獻計獻策,為振興地區經濟作貢獻。當時支部獻計獻策已實施的有41條,共產生經濟效益239.72萬元,其中開發新產品20余種,增利20萬元,節材降本110.40萬元,搞好經營管理方面出效益109.32萬元。另引進資金2205萬元,為企業增利34.56萬元。
我們支部連續3次上北京參加民建中央召開的會議,匯報和交流支部工作經驗。部分成員被推選為市、區人民代表,有的還被評為先進會員和先進個人。1992年,根據民建市委會的決定,由我支部輸送10名在職成員(當時均擔任領導職務或有技術職稱),組建了民建下城支部?,F在的長慶支部,則成為退休支部,支部成員平均年齡已達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