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3日,民建杭州分會成立,當時有會員87人。1953年9月27日舉行第二次會員大會時,會員也只有150人,其中30歲以下的青年會員更少,除了機關干部外,只有孫延年、章炳堂、徐祖潮、李振華等幾位。
唐巽澤介紹我入會
1953年我28歲那年,經學習委員會主委唐巽澤介紹,與朱耀輝、沈衍礎、錢有聲同時加入民建會。入會后,先后擔任過五金、國藥、茶葉、旅館、瓷窯、席帽等行業混合小組召集人。后來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加,會組織設立了行業基層支部,我長期擔任五金、交電、化工支部主任。在這期間,機關干部周平英、程岫青、程煒等同志曾先后來我們支部輔導工作。支部工作由支委會集體領導,支部活動因事應時安排,有貫徹市委會布置的任務,有思想交流,也有適當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時還在假日到郊外去活動,自帶菜蔬、自己燒煮、自做野餐,支部氣氛活躍,成員感情融洽。我們支部工作的經驗,曾在省市民建組織中交流,并獲得了先進支部的榮譽稱號。
“飛輪別墅”的周末晚會
20世紀50年代,市民建主委唐巽澤思想開明,善于同會員群眾交往,提倡在機關內舉行周末晚會,以聯絡會員之間的感情。
晚會的內容有下棋、打橋牌、喝茶談心、跳交誼舞等。參加舞會的有唐巽澤、周平英夫婦,周孝高、黃瑞琳夫婦等,而我和袁炳章、張肅文、章炳堂、朱耀輝、孫伯齡等人則是常客,孫延年、吳仲翔、尹在琳及機關干部吳言等有時也來助興。每次舞會前的地板打蠟和晚會后的清掃,都是青年會員包干。那時周末晚上的“飛輪別墅”(機關所在地)歡樂洋溢,會員心情舒暢,精神煥發。
在工商界發揮骨干作用
50年代初期,青年民建會員既要把主要精力花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上,又要抽出時間參加同業公會和工商聯的活動,有的還擔任一定的職務,無報酬地為社會和行業服務。
我自1953年至1956年擔任下城區工商聯五金、交電、化工、木行、磚瓦石灰、肉食、飲食等行業的稅收評議大組長,所屬納稅戶數百家,在下城區工商聯稅務干部吳堯文的輔導下,每到季度年度末都要協助下城區稅務局完成稅收任務。
在稅收評議階段要連續作戰好幾天,工作總要搞到深更半夜以至通宵,有的納稅人在自報公議中吵吵鬧鬧、哭哭啼啼,我們的工作十分艱巨,但每次稅收評議都是依靠骨干力量,尤其是青年骨干完成任務的。
參加民主青年聯合會
那時的青聯主要是由工商、文藝、民族宗教及歸國華僑等各界青年聯合組成的。后來民建工商聯也相應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市青聯主席是團市委書記張殿臣,副主席之一是工商界青年代表人物章炳堂。民建、工商聯配備鐘春泉等干部參與這項工作。首先成立了工業、商業兩個工商界青年小組,基本隊伍共有30余人,由章炳堂和我擔任兩個組的組長。當時小組里有部分是與民建有聯系的青年,到了1956年,大家先后參加了民建組織。
小組活動主要是組織學習,地點在青年會,每周學習半天,雷打不動。如學習毛主席的《矛盾論》,理解唯物辯證法;學習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命運,在工商界中帶頭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等等。學習氛圍非常活潑。并由民建會員魏煜熙、王煜林定期編印小組學習通訊,以交流心得體會。
文娛活動和軍事訓練
青年會是文娛活動的大本營,青年會總干事鈕志芳、干事壽維奎等非常支持我們。周末晚上,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有音樂老師教唱歌、有跳集體舞、打乒乓、下象棋等等。有一次邀請象棋名將劉憶慈作獨自閉目應戰數人的表演,使大家大開眼界。有時還與各界青年開展聯歡活動。民建會員吳順祥的單口相聲《武松打虎》,是工商界青年的一張王牌,他的精彩演出每每博得與會青年的陣陣掌聲。
青聯還組織軍訓活動。由解放軍的一位大尉帶領,先教大家打背包,然后選擇在一個夏日周末傍晚進行行軍、野營。數十名工商界青年從湖濱整隊出發,經南山路到達目的地虎跑。一路高喊一二三四,步伐整齊,高唱革命歌曲,雄赳赳氣昂昂,當晚扎營露宿在虎跑濟公塔下。蚊蟲很多,不知哪位想出高招,弄來野草點火煙熏驅蚊蟲。第二天清早就地舉行“抓特務”活動,并選擇凹處進行小口徑步槍打靶,每人領3顆子彈,由解放軍示范教導。大家初學射擊比較緊張,有人中靶高興,有人脫靶沮喪,但不論成績如何,大家都嘗試了一次感覺新鮮的軍事訓練。
接待國際青年
在青聯的組織下,我多次參加了國際青年的交流活動。曾陪同過日本、印度、新西蘭等國家的青年參觀游覽西湖,同他們一起參加文藝演出和交誼舞會等聯誼活動。有的外國青年朋友臨別時依依不舍,流下激動的眼淚。50年代接待工作的特點是樸實熱情、注重實效,我迄今還保存著一份省、市青年接待組委會于1957年9月3日接待印度青年藝術代表團工作計劃。內容是接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電:“印度青年藝術代表團一行32人來杭游覽西湖。接待工作應認真熱情,實事求是,不能有任何松懈現象。”迎接人員有省青聯副主席胡一元、秘書長厲熙彪,市青聯秘書長任茂堂、常委吳叔飛,并組織歡迎群眾50人……我們一起游湖、攝影,通過翻譯交談溝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友誼。后來我還和印度青年桑塔爾多次相互通信交朋友,現在意識到這就是50年代青年民間交往、交友、交流的國際統一戰線工作。
公私合營高潮
1956年1月18日,全市公私合營高潮前夕,在各行業民建青年會員帶領下成立了工商界青年突擊隊,通宵制作毛主席偉人像、紅雙喜、橫幅、標語,以及學練敲鑼鼓等。次日,大家不顧疲勞,懷著期盼“摘帽”的心情,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參加了工商聯向政府申請和報喜的游行隊伍,工商界青年還單獨向省、市團委、青聯的領導報了喜。工商界青年在公私合營高潮中的積極表現受到了省市有關領導的肯定和贊揚。
事后,省、市團委、青聯召開了省、市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大會,選出孫延年、徐祖潮、章炳堂、吳叔飛、唐少云、姚潤身、傅賽鳳、楊永林(都是民建青年會員)等為杭州代表,參加浙江省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團,出席團中央、全國青聯于1956年2月20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大會。會議期間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陳毅副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祝賀并講話,傳達了黨中央、毛主席對工商界青年的關心和期望。他指出:“工商聯青年積極分子要爭取做黨的助手,在工商界中發揮骨干、帶頭、模范作用。”“你們中有不少人將來會成為國家干部,有的先進分子還會吸收到黨內來。”當時,這幾句話使我感觸特別深,我把它寫在日記本上,經常自我鼓勵和鞭策,作為座右銘。
工作各得其所
企業公私合營后,不少民建青年會員被安排為公私合營企業私方廠長、專業公司副經理和公司合營中心店、基層店的私方經理。民建青年會員受過民建組織的教育,迫切要求上進,一般都能認真與公方經理合作共事,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
我被安排為杭州市五交化專業公司祥泰五金中心店私方經理,下面有8家基層店。公方經理是黨員,在公司黨委領導下主要負責政治學習,開展勞動競賽,抓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作為私方經理著重抓企業的業務,并在實踐中逐步樹立依靠職工群眾的思想,學習民主管理企業。這樣公方私方經理既有分工合作,又有共同語言,公私關系相處很好,我自己也覺得心情舒暢。
加強思想改造
在企業公私合營后,加強對工商業者的思想改造成為民建、工商聯的主要任務。除了加強政治學習外,還要參加各種勞動鍛煉,如1957年冬天去郊外挖河泥積肥為農村春耕做準備;1958年三伏天去修筑公路;參加小高爐煉鐵等等。諸多的勞動雖然十分艱苦,但民建青年會員都能吃苦耐勞,起到骨干帶頭作用。
1958年初春,民建組織了部分青年會員參加省委農業檢查團促進農業生產工作。我被分配在嘉興地區分團,在省委統戰部部長陳冰的率領下,與民革的劉勁持、農工的楊佛心等民主黨派成員同赴嘉善沈蕩鄉等地蹲點一個月,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研究春耕生產。
通過一系列的勞動實踐,青年民建會員磨煉了意志,培養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開始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
時隔半個世紀,民建青年會員的往事猶在眼前。20世紀50年代對我們這些當時的青年人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因為工商界經過1952年的“五反”運動,當思想上感到迷惘消沉的時候,是民建組織及時幫助我們消除疑慮,堅定接受共產黨領導的信念。是50年代打下的思想基礎,促使民建青年會員不斷進步,并成為工商界中的骨干,乃至于在50年后的今天得到了晚年幸福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