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有部《五朵金花》的電影,講述了五位美麗的少數民族姑娘的動人故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浙江省民建會的歷史上,會員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殫精竭慮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也出現過姹紫嫣紅的“五朵金花”,即在本職崗位多貢獻、開展經濟咨詢服務、協辦集體企業與安置待業青年、參與社會力量辦學與舉辦工商專業培訓、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等五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湯元炳主委把它總結為“五朵金花”。盡管時間過去了20多年,但當年的老會員,以及在這些服務中受惠過的成千上萬的群眾,至今還難以忘懷。
本職崗位多貢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統一戰線迎來了一個燦爛的春天。1979年6月,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為原工商業者“脫帽加冕”。這無疑是一聲春雷,給以原工商業者成員為主的民建會極大鼓舞。民建提出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會員們紛紛以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激情,以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身份,踴躍投入建設“四化”的勞動競賽,積極為“四化”貢獻聰明才智,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先進人物。
1982年至1984年,我省民建、工商聯成員中有330人獲得各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稱號。省勞模蔣泳清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原工商業者蔣泳清,時任嘉善酒廠技術副廠長,改革的春風,使他找到了發揮才能、甩開膀子大干的機會。為了試驗新產品,吃住在實驗室;為了瞄準市場,主動跑推銷,加速產品更新換代。以他為主科技攻關的善釀酒,獲1984年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還在中國首屆黃酒節和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特等獎和銀牌獎。他還主持開發了古越老酒、陳年花雕、嘉善啤酒等新品種。并以滾雪球積累方式,采用分期改造擴建的方案承擔了2萬噸黃酒擴建項目。在他的帶領下,嘉善酒廠從小到大,1988年起成為我國黃酒產量最高的企業。由他設計的價值2000多萬元的技改項目,不僅沒拿一分錢設計費,而且還為單位節約了50多萬元設計費和100多萬元安裝費。一次,在赴杭州洽談業務途中,他的心絞痛發作,硬是靠口含硝酸甘油吸氧氣,堅持完成任務。他自1982年起先后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范。蔣泳清自我解嘲所說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當時廣大民建會員為國家經濟復蘇忘我工作的真實寫照。
在會組織的推動下,在老會員們榜樣的激勵下,20世紀80年代恢復組織發展后入會的新會員也都腳踏實地、埋頭工作,涌現出一批像張聿華那樣連續獲得國家科委授予榮譽證書的中青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像錢碧琴那樣努力工作,從一名技術人員走上管理崗位的“兩個文明”先進工作者;像周青疆那樣勇于開拓,承包荒山,大力發展開發性農業的勞動模范;像金彰紅那樣既搞設計抓科研,又注重管理的“省級明星廠長”……
開展經濟咨詢服務
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結合“兩會”實際,適時提出以經濟咨詢和工商培訓作為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重點。我省民建于1980年著手開展咨詢服務工作。開始時主要是發揮會員多年從事工商經濟的專長,針對一些企業或行業在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會診”,提出意見、建議。有的還直接參與解決生產經營的實際問題。僅1980年至1982年3年時間里,省和市民建就派出會員,深入239家工商企業,進行經濟技術咨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早開展經濟咨詢服務的杭州市“兩會”百貨業四化服務組,是由8位在經營管理上有豐富經驗的原工商業者會員組成。這些快到退休年齡的老同志放棄休息日,為杭州市百貨公司下屬企業進行咨詢服務,為企業職工舉辦業務講座,對青年職工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業務水平、改善經營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百貨公司黨委還與服務組建立了每月一次咨詢例會的制度?!吨袊斮Q報》、《中國青年報》、《浙江日報》等報刊對他們在經濟咨詢服務方面的事跡作了報道,社會反響熱烈。 在百貨業咨詢工作的示范下,會內各方面的專家能手,紛紛掏出看家本領,各項專業咨詢蓬勃開展起來。如會計審計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基本建設咨詢、機械模具咨詢、服裝裁剪咨詢、中藥材咨詢等等。
以基建專業咨詢為例。改革開放初,基本建設項目紛紛上馬,而建筑力量跟不上,專業人才匱乏。杭州市民建、工商聯組織部分從事建筑行業多年,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會員成立了基建咨詢服務組。一面為絲綢、棉紡、輕工、交通等專業局所屬單位培訓基建專業人才;一面接受部分企業委托,幫助審核基建工程的預算、決算,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第一批審核九豫絲織廠、天水綢廠、杭州香料廠和機電華東一級站的基建預決算,總造價105.6萬元,發現高估額達15.5萬元,占14.28%。咨詢服務組的工作受到各界好評,也得到省、市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省長李豐平指名推薦省府二號樓基建項目預決算審核由民建工商聯咨詢服務組承擔。省建設銀行推薦服務組承擔國家重點工程臺州發電廠18個主體工程和附屬設施的基建預決算審核。省、市佛教協會委托服務組負責凈慈寺后大殿修復工程招標承包咨詢,服務組通過考評,確定承建單位,參與施工現場監督與審核,使該項目提前1個月完工,并比原估算節省費用62.9%。
在咨詢工作中,會員們感到經濟咨詢工作可以從具體幫助一廠一店,一時一事的咨詢建議,向經常性地提供更廣更深、面向社會的經濟咨詢,提供經濟、技術、市場信息邁進。于是杭州市民建、工商聯首創了經濟咨詢新模式——編印《市場信息》?!妒袌鲂畔ⅰ分饕獌热菔欠从呈袌鰟討B,預測市場趨勢,研究消費變化,交流商品信息,報道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新情況,反映消費者的呼聲、要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等。之后,寧波、溫州、紹興、嘉興、湖州、金華等市民建也相繼辦起了《市場信息》。1984年中央統戰部專門發文,介紹我省民建、工商聯《市場信息》情況。北京《市場報》、《浙江日報》及省內各地的報紙、電臺都及時轉載、轉播《市場信息》的一些報道。《市場信息》成為民建開展經濟咨詢服務、搞活經濟、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新形式。
協辦企業與安置待業青年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批下鄉知識青年返城,他們的就業問題成為當時一個社會問題。我省民建組織在湯元炳主委的帶領下,深入街道調查研究,充分發揮原工商業者等老會員的專長,積極配合各有關部門,協辦集體企業,安置待業青年。
1979年底,此項工作在民建杭州市長慶街道支部率先示范,當時參加協辦企業的11位民建會員都是退休的老同志、原工商業者。他們以民建支部為單位,經過調查研究,根據需要與可能,以投資少、見效快、安置待業青年多為指導思想,協助籌辦企業。這些老會員不計報酬,不計時間,不論酷暑嚴冬,戰斗在籌建和生產經營第一線,勤勤懇懇,為協辦的企業搞活經濟,提高效益默默奉獻。經過3年努力,支部共協助街道辦起青春綢廠、之江針織廠、工藝美術廠、新華福利針織廠等8家集體企業。其中青春綢廠、之江針織廠等每年贏利都在三四十萬元以上,好的時候達到七八十萬元。
杭州湖濱托運服務公司是1980年由杭州民建湖濱支部協助辦起來的,參加協辦工作的12位老工商業者會員嚴格管理,以身作則,帶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1981年起利潤逐年上升,到1984年、1985年年利潤達到35萬元以上。托運服務公司被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評為“全國發展集體和個體經濟安置待業青年先進集體”,公司代表、民建湖濱支部主任華泉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表彰大會,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接見。 繼杭州以后,寧波、溫州、紹興、嘉興、金華等市民建組織也陸續辦起了集體企業。全省民建協辦的企業共有90多家,安置待業青年3232人。在協辦企業中進一步調動了會員為四化服務的積極性,會的基層組織也發揮了集體力量,對協助辦企業起到了推動、協調、組織作用。各地協辦企業的會員還幫助培訓青年職工,培養了一批批企業接班人,為企業后繼發展打下了基礎。
參與社會辦學與舉辦工商專業培訓
經歷十年浩劫,教育戰線滿目瘡痍。“四人幫”粉碎后,為了彌補國家辦學力量的不足,特別是針對當時許多年輕一代被“文化大革命”耽誤、文化知識及勞動技能較低的現狀,省民建、工商聯決定,將發還的辦學基金仍用于辦學,主辦以培訓在職職工為主的業余學校。詹少文、王漱芳、金志朗、黃瑞琳等原工商業者會員紛紛將落實政策后發還的工資和定息捐獻出來,支持辦學。
1979年4月,省民建、工商聯恢復辦學的第一所學校——杭州錢江業余學校正式開學。當時學校教職員工大部分是民建、工商聯的退休成員。這些老同志不占國家編制,不向國家要工資,一般只由學校發每月幾十元的“補差”。他們不計時間,不怕困難,一心撲在教學上,保證了較高的教學質量。
1980年10月,省和杭州市民建、工商聯與杭州絲綢工業公司聯合創辦杭州絲綢工藝學校。這是一所全日制絲綢職業學校,由民建會員、絲綢行家金才觀任校管委會主任委員,陳堯伯(杭州市絲綢工業局副局長)任校長,民建會員求良儒、姚潤身任副校長。由于學校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經常組織技術交流,許多學員成為技術骨干。有的學員設計出的新產品為企業打開了市場,有的產品遠銷國外,有的還獲得省優秀設計獎。
1982年,時任浙江省副省長、民建省委會副主委的湯元炳向省人民政府遞交了《關于我省民主黨派工商聯辦學的情況和幾點意見》,省政府即予批轉,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鼓勵民主黨派、工商聯辦學工作。民建省委會、省工商聯為支持各兄弟黨派開展辦學,對各辦學的黨派贈予5000元辦學資金,并資助我省各市民建、工商聯開展辦學和經濟咨詢工作。1984年2月出版的《半月談》雜志,報道全國各省、市1983年的“五大成就”時,把浙江省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開辦各類學校列為浙江省五大成就之一。1985年,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楊靜仁、浙江省省長薛駒先后題詞,贊揚錢江業余學校。薛駒省長還在《浙江日報》頭版發表文章,指出錢江業余學校是教育戰線上改革的一個好典型,贊揚民建會員全心全意獻身教學事業的革命精神。“錢江精神”鼓勵和推動了各地民建組織以更大熱情投身教育事業。到20世紀90年代初,全省民建有自辦、合辦的各類學校11所,設班級395個,在校學生1.8萬余人,已畢業學生達5萬余人。
在參與社會辦學的同時,民建還從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出發,舉辦傳授工商專業知識各種培訓班、講座,使這成為為社會培養人才,提高行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種靈活的經常性的服務形式。如針對中藥業青年從業人員業務不精通,經營管理混亂的現狀,杭州、寧波、溫州等地民建組織從事中藥業的會員開展專業培訓。缺乏實用、易懂的教材,會員們就自己動手編寫。這些講稿是會員們多年業務知識的結晶,聽講職工普遍反映聽得懂、記得牢、用得上。民建省委會在調查研究后,發動各地中藥業會員通力合作,整理匯編成《中藥材業務知識講座》一書,進一步推動了各地中藥專業的培訓,受到省內外醫藥界的關注。
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
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貧困地區,大多經濟和科學文化欠發達。支援這些地區,使他們盡早脫貧致富,是我國的一項國策。為此,1982年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發出通函,要求各地民建、工商聯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地開展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咨詢服務工作。
1983年3月,在民建中央召開的開展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咨詢工作座談會上,我省民建、工商聯與云南“兩會”掛鉤,決定為該省少數民族地區提供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開展省際間的支援協作。當年,由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孫延年率領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等地絲綢、皮革、釀造等行業的11位會員,組成經濟咨詢服務考察小組,分兩次深入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根據調查了解的實況,派出以杭州會員王品芳、何寶湘、何光耀、梅善銓、繆進友等為骨干的12人,分赴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經濟咨詢服務工作。
我省會員曾先后到達云南思茅、玉溪、盈江、峨山、保山、富寧等7縣、市及楚雄地區,幫助當地的皮革廠、絲綢廠改進工藝,培訓技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以及為建設新廠進行全程咨詢服務。這些受援地區的企業,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經營管理得到改善,有些困難企業“起死回生”。會員們還幫助一些地方建起了新的工廠,找到了致富的門路。所到之處,受到一致歡迎與好評。1985年,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召開的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我省會員王品芳、梅善銓、王珊純、蔣泳清榮獲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先進個人稱號,杭州市民建、工商聯絲綢繅絲小組獲先進集體稱號。特別是會員王品芳,從1983年起,連續12年去云南邊疆服務。受云南氣候的影響,他關節紅腫,連走路都很困難。當地廠領導和工人們勸他休息幾天,他總是婉言謝絕,堅持工作。每次返回杭州,他又四處尋找相關資料,為云南的受援企業牽線搭橋。他為云南地區發展制革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當地黨政領導部門和基層單位的歡迎,被中央統戰部領導譽為“辛勤的候鳥”?!对颇先請蟆贰ⅰ逗贾萑請蟆范紝n}報道了他支援少數民族地區,促進民族團結的先進事跡。
從1985年起,民建省委會多次組織會員分赴麗水、臺州、臨海、三門等省內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考察,為當地絲綢、針織、釀造、化工企業開展咨詢服務,舉辦培訓班和業務講座,幫助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重點是景寧畬族自治縣。民建省委會派去的制茶專家,在省農業廳科技人員配合下,通過調查、試驗、示范、培訓,幫助景寧茶農及商家掌握茶葉生產、制作技術,很快提高了一度產量下降、名聲受損的“惠明茶”的質量,并在1987年全國名茶評比中一舉奪魁,被評為全國名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