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杭州市委會:做大做強會展企業,提升我市會展業競爭力
發布時間:2005-03-15 14:00:03
|
作者: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商品流通、技術交流、信息溝通及經貿合作等方面發揮著橋梁、窗口、展臺、連帶等重要作用,被譽為現代都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舉辦西博會等,極大地推進了我市會展業的整體發展,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展企業是會展市場的主體,是會展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要素。它代表一個城市會展產品的生產能力,體現一個城市會展業的整體實力。目前,我市現有專業從事會展業務的公司50余家,會展策劃、廣告、工程和場館公司3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隨著我市有關營業稅收、引進項目獎勵等扶持政策的出臺,會展企業辦展、辦會積極性大大提高,企業實力得到較大增強。但與上海、北京、廣州等先進會展城市相比,我市會展企業還存在著較多的瓶頸,制約了會展競爭力的提升,突出表現在:
1、會展企業實力較弱。我市會展公司基本上是近五年成立的,企業規模小,資本積累較少,實力較弱,與外省交流偏少,與國際會展業業內人士的合作意識更是淡薄,與先進會展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有關資料顯示,我市會展企業與上海、北京、廣州等先進會展城市會展企業的實力比,分別為0.25:1、0.25:1、0.63:1。
2、會展專業人才缺乏。會展業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各高等院校基本沒有開設展覽專業,人才生產和儲備較少,高層次的會展策劃專業人員非常緊缺。現有操作會展的人員大部分是原省市外貿單位的工作人員,專業理論知識不夠,市場運作能力偏弱。
3、重復辦展現象依然存在。由于企業自身原因,企業承辦高層次展會能力不夠,經營范圍窄,許多企業集中于低檔次展會的舉辦,無序競爭現象比較突出,相同題材的展會一年有4-5個,造成資源浪費,無法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更有部分企業不講誠信,屢次出現騙展事件,嚴重損害了行業形象。 會展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市委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我市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與大都市相適應的“高增值、強輻射、高就業”的現代服務體系。針對我市會展業的現狀,我們建議:
1、加強對會展企業的引導。建議建立杭州會展業發展基金,專項用于對大型引進項目和優秀會展企業的表彰獎勵,培育、引導企業做大做強。政府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加大對企業騙展或不講誠信等行為的整治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2、增強與省內外、國內外會展機構的交流合作。特別是要加強與上海、香港等會展機構、企業的深層次合作,利用和發揮杭州的區位優勢和西博會的品牌效應,積極引進外地企業、中介機構來杭辦展、辦會。同時要抓住加入WTO后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機遇,大力引進具有較強實力和較高品牌效應的外資會展企業來杭投資,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提升我市會展業的競爭力。會展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市舉辦休博會的契機,加強合作,走聯合、兼并之路,整合資源。
3、加大對會展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力度。一方面,要加快對會展人才的引進力度,努力引進有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境內外會展人才來杭創業,努力構筑杭州會展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會展從業人員的培訓,市會展業協會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將會展業人才的培訓納入經常性工作,盡快在會展企業中推行從業人員資格認定。
4、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大對外交流合作,面向國際和港澳臺地區,及時推介會展計劃,吸引其來杭參展、辦展;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在會展企業中推行國際標準質量認證體系,規范會展企業服務標準;對會展公司的資質進行市場化、動態化的評估和認證,并及時對外公布;推動企業加強文化建設,誠信為本,努力提高營銷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