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解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兩條建議
發布時間:2007-01-15 11:19:11
|
作者: 應家源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顯示,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超過全球外匯儲備的五分之一。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從一個債務國轉為一個債權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然后,從外匯儲備適度規模和造成占用貨幣(人民幣近8萬億元)情況看,中國外匯儲備已大大超過了適度規模。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只需要能覆蓋三個月進口或償付短期外債儲備已足夠了。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夠支付十五個月的進口數;國際投資我國外債2005年末也僅2870億美元,其中短期債務僅300億美元。
按目前國際貿易和外債的情況看,外匯儲備仍將增長。如何解決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領導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因為它導致貨幣供應的調控壓力驟增,占用基礎貨幣增多,削弱了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并導致貿易摩擦加劇。
為化解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建議:
一、“藏匯于民”,政府應放松對私人、部門持外匯和境外投資的限制。目前個人持匯是有條件和可能的:一是中國老百姓現有人民幣儲備存款16萬億元。二是中國老百姓歷來認為外匯資產是稀有資產觀念,很希望持存一些美元、英磅等外幣。三是目前美元等外匯的存款利率高于人民幣存款利率。
二、優化外貿結構,減少外匯儲備增長。在出口方面可以對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簡單加工產品征收出口稅,并降低出口退稅,運用價格杠桿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對進口方面,可以選擇性多進口能源、高技術產品。同時限制加工貿易類原料和中間產品的進口,并逐步取消對外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實現國內外企業同等待遇。另外,國家也可購買石油和其它商品、消化一部分外匯儲備。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委會經濟研究委員會顧問、原杭州市信托投資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