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進一步做好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若干建議
發布時間:2007-08-17 15:24:36
|
作者: 蔣福弟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民族宗教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少數民族人員從中西部集聚地向東部散居地流動呈快速上升趨勢。以浙江省為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9.97萬人,比1990年“四普”時增加了18.7萬人,增長了87.89%;少數民族達53個(僅缺德昂族和保安族),比“四普”時增加了4個。又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全省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2萬人,比“五普”時增加12.03萬人,增長30.1%,大大高于全省總人口和全國少數民族的增長速度。目前全省在萬人以上的7個少數民族中,除畬族、回族是世居少數民族外,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壯族、侗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大多是改革開放以來因工作、經商或婚嫁而落戶浙江的。    二、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已成為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重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使各民族間的交往和接觸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口將從民族地區走出來,進入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的城市,散居于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之間,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現象日益突出,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尤為明顯。隨著少數民族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民族宗教工作日趨繁重。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不同少數民族人員之間、外來少數民族人員與世居少數民族人員之間,由于存在著生活習俗的差異、對宗教教義理解的差異、搶占市場而帶來的經濟糾紛等,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開始孕育,對城市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已成為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重點。  三、信教群眾發展較快。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正處于轉型時期,人們面對的挑戰和競爭日趨激烈,來自各方的風險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些文化較低的群眾開始信仰宗教,并從中尋求安慰和寄托。同時,由于信仰危機的出現,人們的潛宗教意識現象開始升溫。目前,供菩薩、財神,燒香祈求平安、發財、升學、升官等潛宗教意識在社會上日趨濃厚,甚至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和高學歷人員也熱衷于此,影響極壞。  四、國外宗教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隨著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國際交流日益增多,青少年接觸國外宗教文化的機會也日益增多,由于他們世界觀正處于形成過程中,辨別能力尚不強,極易受到不良影響。近幾年的圣誕期間,狂歡夜、平安夜、圣誕夜,到教堂參與活動的中小學生越來越多,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由天主教、基督教組織的平安夜晚會節目由中、小學生表演的現象。  針對民族宗教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要始終堅持民族宗教無小事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視。為此,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大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力度。要在全社會尤其是在全體黨員干部、宗教工作人員、信教群眾中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學習教育;要結合統戰進社區活動,加強對社區干部的學習教育,充分發揮他們情況清、工作直接的優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化解矛盾。同時要結合“八榮八恥”的學習教育,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和正確的世界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二、加強服務。針對外來少數民族人員來大中城市務工、創業、經商過程中存在的不了解市場需求、不了解有關政策規定等情況,有關部門要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主動上門服務,通過組織他們學習有關市場經濟知識、學習有關政策規定等形式,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使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生活,從而創造一個和諧的城市民族宗教環境。  三、加強隊伍建設。一是抓好民族宗教干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民族宗教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起一支敢管、能管、善管的隊伍。二是抓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和外出學習,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愛國感情、宗教學識、管理能力、個人修養;通過充實調整等辦法合理配備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切實構建好宗教團體管理班子;通過經常性談心談話,引導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養,積極發揮骨干作用,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從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規、信教群眾基礎較好、具有較高宗教學識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  四、加強依法管理。應本著“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原則,進一步幫助宗教場所建立健全議事決策、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實。另一方面要加大打擊非法宗教活動的力度,進一步加強綜合治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進一步強化檢查督促力度,采取“回頭看”等措施,確實防止“回潮”;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確保社會穩定。 
(作者蔣福弟為全國人大代表、原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杭州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